多年来,每到暴雨季节,一些城市就饱受内涝之苦。2015年以来,我国先后分两批在全国30个城市试点建设“海绵城市”,重庆两江新区悦来新城是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重庆市海绵城市研究中心原主任、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吕波则是重庆最早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专家之一。

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吕波介绍,“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水洪水管理概念,通俗地讲,就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需要时再把蓄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不仅可降低城市内涝风险,还能有效解决面源污染,缓解热岛效应等。

1997年,吕波从湖南大学毕业。原本打算前往深圳发展的他,因受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邀请,便来到重庆发展。2000年,他到重庆市政设计研究院工作,一干就是21年。

2015年,重庆两江新区悦来新城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吕波团队成了重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对于一直做水环境整治研究的我而言,当时对‘海绵城市’没有具体概念,而且当时重庆没有可供参考的建设标准,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其他试点城市也在自行探索,力图总结出一些因地制宜的、可推广复制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吕波说。

▲ 吕波在论坛上发言。受访者供图

没有建设标准,没有技术规程,也没有施工图可供参考,吕波团队根据国家验收指标,制定出了适应重庆实际情况的规划指标和技术方案。“根据方案实施项目,要达到国家相关标准,需要做很多模拟实验。”吕波介绍,依托悦来新城项目,团队联合市住建委、市气象局、北京建筑大学,做了一个大型实验。该实验历时一年半,通过采集重庆近30年来的降雨数据,在实验中模拟了在悦来地区地质条件下近30年的降雨产流(降雨量扣除损失形成净雨的过程)情况。

“重庆是典型的的山地城市,地质环境和其他城市很大不同。”吕波说,比如,重庆的土壤厚度只有两三米,而有些城市的土壤厚度达到四五米。土壤厚度决定蓄水、保水能力,重庆土壤下面是岩石,加上土地坡度大,水容易流失,控水率较小。

面对困难和挑战,吕波团队边学边做,经过不懈努力,重庆首个“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悦来新城已现雏形。截至2020年,全市已建成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排水分区281个,面积总计421平方公里,圆满完成国家“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目标要求”的阶段目标。

吕波说,下一步,团队关于“海绵城市”的研究方向将更加细化,如雨水径流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演变规律、雨水花园及绿色屋顶优势本土植物的筛选、雨水收集后的综合利用方式、城市细微水体的生态恢复等,推动重庆更好建设“海绵城市”,让城市会呼吸、更生态。

声明:除原创内容特别说明之处,推送稿件文字、图片及视频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