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中,中黄有中黄的样本,枫叶有枫叶的样本,每一种样本都以自己适合的方式存在着,发展着。那么澳门呢?“一国两制”下澳门的国际教育是一种怎么样的形态?
2021年4月24日-25日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化学校课程发展大会中,国际学校在线专访了澳门教业中学校长贺诚,听他讲述澳门教业中学国际教育的发展样态。
文、编 | 邓沙沙
贺 诚
澳门教业中学校长/教育学博士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委会副理事长、高中专委会常务理事
中华IB 国际学校协会副会长
澳门中华教育会副监事长
澳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会副会长
澳门孔教会理事长
教业中学的“爱国爱澳”基因
“我的人生不复杂,教育经历比较丰富”。在去到教业中学之前,贺诚校长已经在内地教育行业深耕了30年,在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和省一级重点高中任职,担任老师、校长、区教育局副局长等职务,是教育部首期全国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30名优秀校长之一。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贺诚校长敏锐地意识到,未来中国的孩子们将走向世界,与世界对话,教育现代化也需要教育国际化。于是,1994年,抱着对中国民办教育的极大热情,他应邀出任珠海华夏学校首任校长,创办了一所国际化学校,提出培养“中国心,世界人”的新世界人才,这便是他与国际教育最早的缘分。
两年后,他又回到宁波,创办了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因更有力地践行他国际化教育的办学思想而声名鹊起。
2008年,贺诚校长被引进到了澳门。他说自己在内地做了这么多年教育,亲历了内地教育的发展,但港澳地区的基础教育是怎样的,自己并不清楚,“不同社会制度、历史背景下教育制度有何不同?‘一国两制’下澳门的基础教育又是怎样的?”怀着对另一种教育形态的探索心理,贺诚校长来到了澳门教业中学。在这里,开启了他教育生涯中的新天地。
教业中学是由澳门孔教会创办的孔教中学(1910)和澳门银业公会建立的银业小学(1949)于1975年合并而来,由澳门著名爱国华人领袖何贤先生任首任校长。追溯澳门近400年历史,由于葡占政府长期漠视华人子弟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政策,华人子弟的教育基本上都是由教会传教士、华人领袖及社会团体进行办学,教业中学前身便是由此而来。
学校取孔教之教和银业之业成“教业”,意在“教重在德,业精于勤”,德——学校重视德育,强调立德树人,特别是坚持爱国爱澳的教育,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勤——教师要勤奋地教,学生要勤奋地学,把勤奋作为人生立业的根基。
1986年,尊崇儒家经典文化、热爱书法教育的爱国人士尹君乐先生继任校长,秉承已故校长何贤先生的教育理想和社会责任,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爱国爱澳”教育为核心价值观。
如今,“爱国爱澳”的价值观已刻入了教业中学的基因,教业中学已经成为爱国爱澳学校的中坚之一,每年接待许多内地大学、社会团体的访问,贺诚校长亦多次亲率师生前往清华附中、人大附中、上海师大附中、广东新会一中、广东碧桂园学校、海南中学、厦门国际学校和宁波东海实验学校等进行教学交流和访问活动,与内地的教育交流日益紧密。
因地制校,澳门教育的“水”
贺诚校长来自浙江省一所一级重点高中,自然逃不过对“升学率”的追求。但澳门受其历史背景影响,教育相对原生态,在回归之前并没有明确的教育基准。回归后,由于人口有限,澳门高校资源又相对充分,更因受到祖国的关怀,内地几十所知名大学都到澳门招收保送生,学生没有统一的高考选拔制度,而是出口多元。因此,澳门的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教育也更符合全人教育的规律。
不少教师担心,在内地经验丰富的贺诚校长是否会在教业中学“抓高考”?
贺诚校长拿起一瓶矿泉水说道:“初来乍到,我用“空瓶”理论对老师们说,自己在内地几十年教育经验就像这瓶水,这瓶水不适合澳门,我选择倒掉,和大家重新一起装澳门的水。在这个过程中,内地的一些成功经验我会不由自主地装进去,澳门教育的优秀营养大家也会装进去,融合之后,这就变成一瓶教业中学的水”。
贺诚校长在教业中学推动使用普通话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也验证了这点。
当时有教师曾笑言 “校长不会讲广东话,要叫我讲普通话” 。他向大家解释:虽然粤语也能交流表达,但中文多是普通话表达,在学习交流、阅读书籍、文章写作的语境中,客观存在的粤语与普通话之间的语言双重转化,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得到大家的认可后,教业中学取消了语文中的普通话课,提倡所有的语文课均采用普通话教学。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起听普通话的朗读,跟着学生一起学习,慢慢地再跟着学生一起说普通话,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语言的环境,共同进步。
如今,教业中学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能讲普通话,幼稚园到高中的语文课也均是采用普通话教学,贺诚校长欣慰地笑道:“虽然有的不是很标准,但沟通完全没有问题,词能达意”。
学生的培养首先在于教师,在教业中学,“青年教师读书会”活动两年一期,已开办四期,目的是引导青年教师在阅读中提升个人素养及专业水平。每期读书会都会精读十本书,并与其中一、二位作者面对面交流,也将“出国一次,前往内地两次”进行学习和交流。
出国主要是了解其他国家教育的发展;前往内地则可以选择体验传统文化或感受现代经济,但必须有一次需要前往革命圣地遵义、延安、重庆等地,接受精神的洗礼,领略祖国的变化。
贺诚校长认为“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对国家、民族的认识,只有教师了解和热爱国家,才能让学生知国、爱国。”只有亲近过这片土地,真切地感受祖国的历史文化,才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的传承,这是贺诚校长所期待的。
如今,教业中学依旧保留着祭祀传统,每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师生都会举行祭孔仪式,这也是教业中学的独特文化现象。同时,学校每年会组织高三学生前往首都北京进行“高三毕业旅行”,贺诚校长坦言,“只有当这些生于澳门、长于澳门的孩子,真真切切地看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平日里在学校接受的爱国教育才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他们对国家的理解和认同才更加具体和深刻”。
国际教育的中国澳门样本
回归前,澳门的教育并没有统一的课程和大纲,也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办学背景、教育主张多元而无序。但自1999年澳门回归后,特区政府以“教育兴澳、人才建澳”的施政理念,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起从幼稚园到高中的全免费教育;2006年又颁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部教育法规——《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澳门的教育制度不断完善,教育也有了《课程框架》及其“基本学力要求”。
且随着这些年澳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人才的需求变得急切,家长对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传承学校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是教业中学和贺诚校长面临的新挑战。
2015年,贺诚校长参加了在澳门举办的IB亚太区年会,在这里他意识到也许IB课程能够在澳门落地。澳门400多年来一直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是一座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城市,且具有“一国两制”的政策,相对内地而言,这里有着更多的优势和便利性,似乎更适合开展国际教育。
次年,教业中学创办国际部,在充分考虑教业中学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贺诚校长将学校的办学目标进一步明确为:培养“家国情怀、传统根基、世界眼光”、能够适应澳门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这与他在1994年创办珠海华夏学校时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相似之处。
教业中学作为一所传统的中文学校,一所以“爱国爱澳”为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和内地所有的国际学校一样,均面临如何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国际课程的问题?但地处澳门的教业中学,展现了国际教育的新样态。
在澳门,学校的教材均由校长自主选择,但贺诚校长并没有直接采用国外教材,而是遵循澳门课程基准、以澳门本地校本内容为基础,通过IB理念来搭建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在他看来“课程的背后便是文化”,国际教育不能是西方教育的移植,也不是完全照做内地,而是要根据澳门的特点,让国际教育能够在澳门“活下来,活长久,活得好”。
不管是在校本部还是国际部,传统的母语文化教育都是教业中学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教业中学经过一定的研究论证,国际部采取了中英文双向错锋发展模式,年级越低的学生使用中文的比例越高,且提倡使用普通话。
比如在幼稚园,中文的比例为90%-95%,比例将随着年级的增长慢慢递减,但小学期间中文比例必须控制在75%以上;英文的比例在幼稚园为10%,到高中慢慢增至85%。
“小学是母语培养的关键时期,有好的母语基础,学生才能对国家、民族产生身份的认同感;有良好的中国文化基础,学生才能对外来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在贺诚校长看来,语言是一种工具,但工具背后就是文化,应当坚守中文所承载的文化使命,课程也是如此。
澳门的课程拥有弹性的时长框架。政策规定各学科需要在小学、初中、高中开设的时长上限和下限,在规定的范围内,校长可以统筹各学科在不同年级开设的节数,这也就意味着在澳门进行国际教育的课程融合相对容易。
和中英文使用比例一样,贺诚校长选择在小学期间将语文、数学课时长开到上限,这也是运用中国教育分科的优势,然后逐渐融入超学科、主题式、探究性学习,到初中跨学科学习,实施课程统整,进行分科,相互配合,高中阶段课程再突出分科学习,以CAS(社会实践服务创新活动)、TOK(方法论)、EE(小论文)拓宽课程边界。
至于在内地困扰很多国际化学校的“学生出口”难题,澳门也并不存在。在内地,部分国际化学校为解决该问题,选择在小学、初中实行“双轨制”,但学生到高中后也必须做出选择。但在澳门,贺诚校长告诉我们,学校所有IBDP学生都是澳门注册的本校学生,享受澳门的高校保送政策,同时也可以凭借IB成绩申请世界大学,两者并不对立,完全可以自由选择。
此外,教业中学的国际教育从一开始便不是精英教育,贺诚校长认为,“真正的国际化教育,终极指向是优质教育,它应该走向平民化。”
至本文发稿时,教业中学的IB课程三大项目DP(高中)、MYP(初中)、PYP(小幼)全部通过评估被正式授权,说明这六年来所走过的路程,无疑是艰辛而有成效的。
目前,教业中学国际部拥有1400多名学生,人数与校本部基本持平,国际部和校本部之前也不存在隔离,学生可以跨部选课,国际部开设的课程,校本部的学生可以选择,校本部开设的课程,特别是母语文化类的课程,国际部的学生也可以选修。两种不同课程理念、课程方法、课程评估下的学生近距离接触,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这也是贺诚校长最初引入国际课程的目的:以国际部为引领,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
贺诚校长眼中的教育应当具有前瞻性,面向未来,在坚守传统的同时,用现代思维,培养“爱国者治澳”的新时代生力军!他眼中的国际教育也只是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一条路径,他希望在未来的几年里,自己能再为国际教育的中国澳门样本做一些新的探索,形成具有校本特质的课程生态,做理想的教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