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会合肥。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我国华东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西接河南、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分为皖北、皖南两行署,皖北行署驻合肥市,皖南行署驻芜湖市。1952年,合并皖南、皖北行署,恢复安徽省,省会设于合肥市。迄今为止,有多位我党高级干部主政安徽,为安徽的经济发展,战后恢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篇介绍的这位就是其中之一,他41岁担任合肥市委书记,47岁升任安徽副省长,那么他是谁,生平如何呢?下面咱们一起来回顾下他的生平。
安徽
他就是张恺帆,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市陡沟镇,7岁开蒙读家塾,9岁时学诗练字,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12岁进无为县城,次年进入由英国教会办的励志小学读书,五卅运动爆发后,他和师生们一起走上街头游行声援。18岁考入芜湖民生中学,北伐战争开始以后,投身于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回到无为县城,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下,毅然加入党组织,并担任区委书记,不久又参加了县委,他以小学教员为掩护,在无为从事共产党的革命活动。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担任中共皖中工委委员,巢县黄山游击大队政委,巢县抗日自卫大队教导员、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部秘书长、中共来安县委书记、中共津浦路东区委员会秘书长,皖中行政公署副主任,中共皖南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等职,在发展地方武装、建立“三三制”政权、发展经济支援主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诸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战士们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了苏皖边区政府秘书长,潍坊特别市市长,东线兵团前敌委员会秘书长,皖北区党委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共合肥市委书记等职,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安徽省委委员兼统战部部长,安徽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黄山建设委员会主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安徽省副省长,安徽省委委员、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共八大代表,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副经理,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安徽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等职。
书法作品
在土地革命时期,他不畏艰险,积极宣传,使得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与敌殊死搏斗,并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迅速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在三年自然灾害中,他到无为视察工作,发现农村饥荒饿死人,顶着党内左倾高压为民请命,以雷霆之力挽狂澜于既倒,“开仓放粮”,叫停全县两千多“公共食堂”,救济万千生灵于死亡线,百姓呼之为“张青天”,敬称为“恺老”。临终前,他特意嘱咐丧事概免的遗嘱,避免浪费人力和财力。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因此值得我们永远缅怀与纪念。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他的字受到过毛主席的赞扬,他生平写了600多首诗,还有大量的书法留世,喜欢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