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但是中国人民对于日本的感情一直很复杂,一方面日本和中国来往的历史悠久,日本的文化和习俗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就连日文都是由中国的汉字改造而成的,日本的插花,茶道等艺术,也都透着中国文化的影子。

另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曾在中国犯下不可饶恕的罪恶,日军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曾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就算是在和平年代,依然做出了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的无耻行为。

但是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本着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在国际矛盾渐渐缓和之后,也选择了与日本建交,而提到中日破冰合作,就绕不开日本天皇明仁,他的访华之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日的友好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仁天皇访华

1945年8月15日上午,日本裕仁天皇向日本广播接受波斯坦公告实施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与这位天皇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日本明治天皇的孙子,他从小备受宠爱,显赫的家世注定了他的一世荣耀,但是皇族的身份也带给了他巨大的不幸。

日本皇室为了保证其家族血脉的纯正性,要求皇室子弟的配偶必须从皇室公卿的家族中选择,狭窄的婚配范围造成了劣性遗传的可能,裕仁天皇从小就体弱多病,但他生在一个充斥着军国主义思想的国家,身体的虚弱和被家族培养的尚武精神,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他日后狂热的发动战争的扭曲性格。

1926年,裕仁天皇继位,不久之后,为了转嫁国内危机和实现自己对军队的绝对把握,裕仁天皇发动了侵华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都认为在政府决定加入战争这件事上,裕仁天皇做出了正式的批示,不过因为其天皇的特殊身份,在战争结束之后,他并没有受到国际法庭的审判。

不仅没有接受国际法庭的审判,裕仁天皇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公开的道歉,作为一个身份特殊的狂热的战争分子,他就这样堂而皇之的逃脱了正义的审判,这也让中日关系在战争之后一度达到了冰点,直到明仁天皇继位之后这种关系才有所改善。

明仁天皇继位之后不久,就提出了访问中国的请求,而他将成为首位访问中国的日本天皇,虽然那个时候日本天皇不再掌握实际的权力,明仁天皇也不过是日本人民的精神领袖,但他的访华之旅还是为中日通力合作提供了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宴开始,要求撤菜

提到中日关系的缓和,就不得不提到中美关系的缓和,日本在战后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持,经济才得以快速发展,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问中国,这一事件受到了世界各国的紧密关注。

日本自然也是看懂了中美关系缓和的趋向,于是在1972年派首相访华,在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中日两国握手言和,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虽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中国和日本之间还是矛盾重重。

1992年8月25日,日本内阁会议上定了天皇不再掌握实权的法案,这也就意味着明仁天皇失去了实际权力,明仁天皇虽然失去了实际权力,但他仍旧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符号。1992年10月23日,明仁天皇确立了访华的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第1个登上中国国土的日本天皇,明仁天皇的访华之旅,受到了许多人的重视。

中国政府也举行了一次晚宴来接待这位天皇,原本相谈甚欢,但是晚宴马上开始的时候,天皇看到了菜单,几次要求中方撤下一道菜,这道菜就是最为有名的澄阳湖大闸蟹所做的菜品,天皇为何再三要求撤下这道菜呢?

拒绝撤菜,消除隔阂

其实大闸蟹也并没有触碰天皇的什么禁忌,只是天皇在看到菜单上有以螃蟹为原材料的菜肴时,害怕自己亲手剥开螃蟹壳的样子会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丢脸,而且当时日本有很大一部分的势力,是不同意日本天皇向中国人示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仁天皇的内心也是很纠结的,一方面明仁天皇自己剥螃蟹壳的事情会被有心之人利用,大肆报道之后损伤日本皇室形象,另一方面,明仁天皇也不愿意刚刚有所缓和的中日关系再次紧张起来。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右翼势力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是不惜一切代价的,而当时明仁天皇访华的时候,带的一部分媒体记者是被日本右翼分子所控制的,他们自然十分乐意拍到天皇出丑的画面,以此来污蔑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中国主办方还是拒绝了明仁天皇的这一要求,菜品已经做好了,临时自然没有办法更改。而且大厨在做这道菜的时候,已经将大闸蟹的蟹盖完整打开,明仁天皇根本不用自己动手剥开螃蟹。

明仁天皇也为中国接待主办方的细心所感动,他所考虑到的问题,中国自然也是考虑到了。

明仁天皇参加晚宴的事情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中国在接待任何来宾的时候,都是尊重他们的习惯和风俗的,同时也不会失去大国的风范和原则,始终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呈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和平友好的民族,中国坚持的外交政策一直是和平外交政策。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也始终保持着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和姿态,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身为礼仪之邦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