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的夏天来了,雨水也会渐渐增多。但我国是一个雨水多发的国家,暴雨过后城市往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导致城市瘫痪、房屋被淹、交通阻塞,而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道路积水无法及时排除。于是,用透水混凝土来缓解这种状况的海绵城市理念也应运而生。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建设海绵城市,使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化,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达到80%以上。

海绵城市”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有很好的弹性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下雨时会吸、蓄、渗、净,需要时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提高和恢复城市的生态平衡。

其中,要实现吸水这一功能,就需要在城市道路铺设工程中选用透水混凝土材料,不仅能增加城市透水、透气面积,还能降低地表温度,减轻“热岛效应”,还能对自然天降雨水充分利用,提高地表湿度,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良好补充,充分发挥透水路基的蓄水功能。

渗透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是一种粗集料与水泥基胶结料混合而成的连续孔隙结构,其组成成分中不含细集料,不仅具有较好的透气性与透水性,而且质量较好的混凝土要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传统的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采用透水混凝土材料铺就的城市路面,可以获得更快的雨水渗透速度,有效地缓解了路面积水问题,优化了城市空间的温湿度和热循环,从而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

渗透性混凝土优点:

(1)明显提高路面的透水性,减少积水。

(2)大大降低太阳热辐射,能更好的散热性。

(3)维护地下水资源生态平衡。

(4)噪声污染和扬尘污染得到缓解。

(5)增强城市景观的观赏性。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水源涵养地被破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根据2020年水资源部的调查数据,仅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800亿元人民币。

因此,“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并不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例如:欧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则处于海绵城市的前列,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2015年至今,中国海绵城市已有30个试点城市,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绵城市规划》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的数据估计,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6万亿元。伴随着海绵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也迎来了发展机遇,相关建筑材料板块的前期投资布局,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建筑顶上设计雨水收集及储存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直接用于消防、小区道路的浇晒、植树、洗车、冲厕所灯等,是实现厕所雨水资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型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物顶部面积越来越大,建筑雨水收集大有作为。因此,在我国要实现雨水资源化,在建筑上设计雨水收集和贮存设施,达到直接将雨水收集利用的目的。

雨水是轻度污染的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作为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工业冷却水和生活杂用水,补充城市生态水,缓解气候变化,补充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处理雨水的费用低,经济效益显著;雨水的收集利用,包含初期雨水弃流、储藏、利用等。

在城市地区的收集、公共设施的收集和工厂的集中收集中使用了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池可采用各种防渗、防腐蚀的材料,如PE、不锈钢、玻璃钢、混凝土、陶土等,可放置在地面或地下。研究表明,雨水贮池埋设在地下1米以下,有利于雨水水质的保持与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