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流浪猫鲍勃》的续集,《鲍勃的圣诞礼物》完成了原有叙事主题的延续,电影的时间线集中在圣诞前后,这增添了故事的仪式感。

众所周知,圣诞作为西方最隆重的节日之一,隆重和祥和的节日氛围给民众带来温暖和平静的力量。在早前集中于圣诞节展开的电影作品中,无一例外以美好结局做注脚。

《鲍勃的圣诞礼物》也不例外,尤其对于这样一部探讨人与动物关系的电影来说,结尾的温馨情怀的展现,似乎成为了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部电影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虚幻和不切实际,故事中的美好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这便决定了追求美好这件事本身拥有了现实的意义。而路径的曲折性以及与现实困境的深度关联,不仅没有弱化美好本身的内涵,反而增添了我们与美好的共情力。

观众为情节而发生的触动,不仅源自于对弱势群体的爱,还在于男主人公在追寻美好的过程中的艰辛和付出,这才是打动人的关键之处,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现实的自我和电影中的自我相互重叠后,便形成了对电影强烈的共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第一部中,我们看到了瘾君子詹姆斯是如何一步步摆脱堕落且重塑自我的过程,期间鲍勃对于主人公心灵的陶冶至关重要,由此形成了人和动物之间奇妙的情感关联。到了第二部中,戒毒成功的詹姆斯必须要面对现实所施加的困境。

如果说第一部詹姆斯凭借对鲍勃的爱扭转自我内心的堕落,那么续集中他面临的现实困境,反而要复杂得多、不确定的得多。

主人公无法掌控外部环境,自我突如其来的挑衅、交不起电费的尴尬、流浪者收入的低微等等,均成为詹姆斯和鲍勃生存的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矛盾外在化凸显在影像中之后,加剧了电影戏剧冲突的多元化,包括鲍勃和官方的冲突、和抚养站的冲突、和日常生活消耗的冲突甚至外部冲突一定程度上延伸到詹姆斯和鲍勃的关系层面,构成了人和动物间的非情感割裂。

为什么说是“非情感割裂”,因为他们之间的即将分离的状态并非由他们之间原本的情感关系来决定。是因为基本生活无法得到满足后,加深了他们共存的困境。

而割裂感的源头来自于外部压力的不友善,当然在这背后更是社会之于边缘群体的冷漠和排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通过这部电影,看到了当下英国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然而电影中,制度的问题最终被温暖的人性所抹平,民众自发的善意撑起了詹姆斯和鲍勃的生活支撑,也打破了原本的生存阻碍。

最终,割裂的趋向被温暖的人性所抹平,人性的善意则推动了制度的完善,当然制度并非是英国当下整个社会救助制度,而是之于鲍勃想象个体而采取的“特殊许可”,至于与詹姆斯一样的流浪汉该如何得到妥善安置,或许也不是这部电影应该探讨的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鲍勃的圣诞礼物》中,我们看到了高尚的穷人的美德,浪子的改过自新之后他身上更拥有了与第一部与众不同的气质,包括对他人的友善、理解和同情等等,均在这位“瘾君子”身上出现。

我们可以把其归结为主角本身应有的最本真的一面,只不过在第一部中被早前的堕落外表和身份的边缘性所掩盖。

詹姆斯的喧嚣背后最纯正的善良终于在《鲍勃的圣诞礼物》得到完整的展现,而电影似乎也在遵循一个传统的东方逻辑,那便是“善有善报”。

改过自新的詹姆斯最终获得了都市最广泛的拥护和支持,除了鲍勃的象征性意义之外,詹姆斯本身的善意能量才是他获得善意回报最主要的源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普通观众欣赏这部电影时,多少会被片中鲍勃萌宠的形象所吸引,确实在对宠物的选择上,鲍勃成为了最为大众接受的可爱类型,而它与主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可以看成是人和动物之间友情的见证。

在电影中,他们之间超越主仆的情感一度给予了当下人和宠物关系的新路径,那便是,当他们成为了朋友之后,显得更加开明、人性且包容,包括詹姆斯不得已送走鲍勃的准备,都可以看成善意和爱的释放,正因为对伙伴的爱,才让他消除了陪伴的羁绊且形成了相互成全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电影的温暖之处在于没有让两位主角的分离发生,社会的及时救助巩固了原有的人和动物关系之外,社会的群体参与性更强化了动物和人类社会本身的融入感,普适性显得尤为明显。

换句话说:鲍勃不仅成为了詹姆斯的朋友,更成为了人类的朋友。当它成为了我们的共同朋友之后,观众又何乐而不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