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央媒那篇“精神鸦片”引发的舆论,一时间“绿”了整个游戏产业。

同为青少年家长的山大王,要围绕“精神鸦片”真诚问几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武侠小说、琼瑶言情,也曾被批判为影响青少年身心的精神鸦片,这批青少年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出现的偶像文化,也被批判为扭曲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这批青少年后来又怎么样了?

被严格管制前,这几年的疯狂课外班现象倒没说是青少年的**,可是这批课外班里长大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他们没怎么样,他们在喘口气的间隙里,可能只想痛快地玩一把游戏

即便没有了游戏,还有动漫,没有了动漫,还有短视频,没有了短视频,还有千千万万注定会不停涌现的新兴娱乐方式,这都是教育失败的根源吗?

也没人说过直播带货是精神鸦片,尽管每天晚上有几千万人为此花着“心动一刻”的钱。

也没人说抖音和快手是精神鸦片,哪怕短视频已经占据了成年人每天手机使用时长的第一位。

那些没能力从孩子手中夺下手机的成人,那些周末只是随大流把孩子送到课外班而没有认真规划体美劳内容的成人,那些不愿意花心思设置支付壁垒、设置手机密码、设置APP使用规则的成人,磨刀霍霍向游戏,试图从外界而不是家庭教育本身上找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美已经习惯成自然的周末全家露营,我们的成人说,小心危险不要去。

日韩每学期保持一定频率的游学和周末户外活动,我们的成人说,孩子有课没时间。

游戏企业出了防沉迷办法,我们的成人说”力度不够“。

再进一步推出“双减双打”等措施,我们的成人说“哼,总之就是精神鸦片”。

这锅甩的,噼里啪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