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

萱第一次参加钢琴比赛,老师让她练的曲子是《菊次郎的夏天》。

在学钢琴的路上,她终究还是个生手。虽然练了好多天,但即便是毫无音乐细胞的我,听着都有些不对劲儿。

某天把她练习的视频发在朋友圈里,求大家支招。

几位大神从专业的角度提了意见,我只能原文转达给她——至于她听懂了多少,改进了多少,我没能力判断。

有朋友指出:她没有沉浸进去。

还有朋友点了路子:让她看看电影。

比赛前两天的晚上,我们一起看了这部《菊次郎的夏天》。

我不知道萱有没有沉浸,我是沉进去了。

看完电影,我一直在想:如果按照绝大多数影视的套路,这个故事会讲成什么样?

或许是——小男孩的妈妈突然“良心发现”,把男孩和婆婆接到自己现在的家里,而她丈夫大度地接纳了他们,从此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或许是——菊次郎从陪伴正男找妈妈这件事上幡然醒悟,带着妻子到养老院接回了自己的亲妈,那一瞬间,母子俩抱头痛哭……

或许是——路上曾经遇到的那些人中的某一位,某一天忽然再次出现在正男面前,奇迹般地改变了他的生活……

幸好,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这些“惊喜”。这恰恰才是最真实的人生——这世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如愿以偿。

正男依旧要和婆婆相依为命。菊次郎仍然无法原谅抛弃自己的母亲。那些相伴一程的路人,终究还是风流云散各奔东西。

我们已经从各种渠道各种媒体上看到过或者学习过太多的“英雄”“模范”。他们的每一句言语都富含很深的哲理或充满了“正能量”。他们的每一个行为都一定有伟大的意义或“高大上”的动机。他们似乎从出生起就注定了要为发光的那一刻积聚能量。我一直怀疑:组成这类人的物质,一定和我们完全不同。

北野武,你怎么可以,不把菊次郎描摹成这样一个人物呢?

他怎么能在妻子教训不良少年的时候强迫他们交钱?他怎么能让变态佬示范虐童过程然后再砸伤他?他怎么能对卖烤肉串的小贩恶语相向?他怎么能因为觉得出租车费用高就趁司机上厕所偷车?他怎么能搭别人顺风车不成就拿石头砸人家玻璃?他怎么能拿水果偷梁换柱骗人家食物?他怎么能教小孩子在路上放钉子扎车胎?他怎么到了故事最后还张口就是“他妈的”?

这些,都不该在一个英雄或模范身上出现,简直大大影响了他的光辉形象啊!可是,我们为何觉得,这样的菊次郎才更真实?

在正男见到妈妈的那一刻,我们都好想冲进故事里,给这个男孩一个深深的拥抱。

这一趟旅程,他只能带着遗憾回去了。

有句说烂了的话,上天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会给你开一扇窗。那对一眼看去流里流气的情侣,让这个男孩露出了暑假里的第一个笑容。

从此之后,正男身上一直背着他们送给他的那个包——天使的翅膀。菊次郎从重磅先生和光头先生那里,给他强行要来了代表幸运的“天使之铃”。还有好人先生的糖果和故事里,也都有天使的影子。虽然,这些并不能改变故事的结局。但因为有它们,我们才发现,或许结局,早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正如萱钢琴比赛的结果,或许并不会尽如人意。但在这个夏天,我们还是拥有了满满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