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八零后农村孩子,都有过吃苘麻籽的经历。

那时候的农村,坑多、沟渠多。在坑边和沟渠边上,会生长着一片一片的野苘麻。这种植物有着刺鼻的味道,但并不是难闻,而是一种青叶子味,上面会结有一个个的果实苞。

孩子们有时候去地里割草,会临时剥下一些苘麻皮简单搓一下,当成捆草的绳子使用。当然了,果实苞里的苘麻籽也是孩子们的最爱,将外皮撕开后,啃食里面白色的籽。入口无味,越嚼越香,跟吃葵花子似的。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因为苘麻籽里面含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东西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相同的名字,那就是“麻”。人们多不会叫苘麻,这是它的学名。有些地方则会叫成“塘麻”,意思是生长在水塘边。

在过去的农村,人们会收集苘麻皮,割成一条条晾干,然后搓成粗大的麻绳来使用。以前的农村,使用的绳子多是这种麻绳,那时候尼龙绳很少。

一种几乎是遍地生长的野生植物,现在却在田间地头很少见到。这就让我们感觉有些奇怪,过去几近成灾,现在为什么就越来越少了呢?

农村植物的生长和泛滥,都取决于它的经济价值以及实用价值,当某种植物带不来经济效益以及实用价值时,必定会被抛弃,苘麻也不能例外。

那么,苘麻到底是什么样的植物?它的价值是什么?它是我国原产还是外来物种入侵?它的实际现状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Ⅰ:苘麻属于什么样的植物

麻的种类非常多,比如亚麻、黄麻、红麻、剑麻,包括我们今天说的苘麻。

还有人会说,还有青麻、白麻等等,其实青麻或白麻都是苘麻的别称,它们和苘麻是一种东西,这个我们后面会做出解释。

苘麻和大多数麻类一样,都是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但也并不代表所有麻类都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比如苎麻以及蕉麻则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就是它们生有蓿根,因为温度凋零后,来年还会发芽生长。

苘麻和其它麻类一样,都属于双子叶植物门,但分属不同的目、科、族、属,这也是它们最大的区别。比如苘麻是锦葵目、锦葵科、锦葵族、苘麻属。而苎麻则属于荨麻目、荨麻科、苎麻族、苎麻属。

苎麻在分布上要多于苘麻,在国际上有“中国草”的称号,这就导致很多人认为过去农村沟渠边生长的麻类是苎麻,其实并不是,两者叶子相似,习性相似,作用相似。但果实却截然不同,还是挺容易分辨的。

苘麻和其它野草最大的区别是,家畜和家禽不吃它的茎和叶,这是因为它的茎和叶有股怪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过去,人们在做豆豉的时候,最爱用苘麻叶子盖着发酵,具体原因是什么,黑嫂也曾经问过别人,但她们大多说不出个所以然。说得最多的就是以前都是这么用。但我想着,之所以用,是因为它的叶子比较大,更利于发酵。它并不属于豆豉添加材料。

所以,我们看它的分布和作用,一方面,它在过去的农村广泛分布,但大多都是野生的,真正种植的不是这种麻。它的籽会被孩子们当成零食来吃,皮可以制成麻绳。

除此之外,它并没有体现出其它价值。由此,很多人产生了疑问,说这么一种在过去广泛分布的植物,但它的实际用途在农村来说并不大,它是怎么做到遍地生长的?

由此,人们得出个结论,说它是外来物种入侵,因为只有外来物种,才能呈现出这样的分布状态,如果是原生的,那以农民对野草的态度,早把它们给灭掉了,还能做到遍地野生?

其实,这真的是想当然了。苘麻在现在的农村看来作用不太大,但在古代,它的作用巨大,而有关它的记载也多不胜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Ⅱ:苘麻的作用

苘麻在古代的作用巨大,比如我们最常见的麻衣,注意这里指的是平时人们穿的麻衣,用料就是苘麻。而粗糙的苘麻皮则会制成丧服,古代丧服,多是苘麻制成,所以才有披麻戴孝这样的说法。

当然了,我们并不是在胡说八道,明朝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夏服》中说:又有苘麻一种,成本甚粗,最粗者以充丧服。

我们从这里能看出几个信息,首先这里说的是夏服,说苘麻能制成简单的夏衣,而且成本低廉,而最下等的则制成丧服。

当然了,苘麻在古代最大的用途是造纸,很多人说纸是东汉蔡伦造出来的,这其实不太准确。准确来说是蔡伦改进了纸,事实上在西汉的时候,用来书写的麻纸就已经出现了。这个是有出土证明的,1933年,在新疆出土了公元前49年的西汉麻纸。

蔡伦改进的纸多用麻料,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白麻和黄麻,而在这两种中,白麻纸又属上乘。这里的白麻纸就是苘麻纸,古代时人们叫苘麻为白麻或青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麻纸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所以在用的场合上、用的方法上有很多讲究,并不是随便谁都能用白麻纸,也不是随便什么事都可以用。比如在唐朝时明确规定,由是由翰林学士起草的凡赦书、德音、立后、建储、大诛讨及拜免将相等诏书都用白麻纸。

其目的是为了显示事情的重要性。但也从侧面表明了白麻纸的珍贵性。所以,白居易才会在《杜陵叟》中这样写: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由此我们能看出苘麻在古代的重要性,从低了说,它是当时人们造绳、编麻袋、编织渔网的主要用料。往大了说,它制成的纸质的优良,被上层士大夫广泛使用。

如此一种作物,怎么能被说成是没用呢?故,从周朝开始,苘麻就已经被记载,《周礼》、《诗经》中都有关于苘麻的记载。如此大量地用到,自然不能只靠野生,所以在古代,它是被种植的。北魏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麻》中记载:凡种麻,用白麻子。

一种在古代有着巨大用途的作物,它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慢慢被边缘化也是规律,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农村野生苘麻那么多的原因。

那么,苘麻现状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Ⅲ:苘麻现状如何

我们所说苘麻几乎消失,是说的野生苘麻。比如过去我们在田间地头,沟渠坑边,经常看到一片一片的苘麻,也没有人专门种植,都是野生的。今年出来一片,种子成熟变黑后落入地下。虽然是一年生植物,但这些种子会在来年接着发芽长出,如此形成循环。

但到了现在,它们野生的生长环境不再适合。首先是现在的很多沟渠和坑里不再有水,而苘麻并不耐旱。但这并不足以使它大规模减少,很多野草不也生长得好好的吗?为什么单单苘麻的野生数量减少了?

我们上面就说过了,它的实际作用以及经济价值不受到农民重视。论实际作用,它的茎和叶无法被家畜和家禽食用,论经济价值,它无法被人们卖出高价来。

它能制绳,但单靠人工制麻绳,有那个功夫,人们直接去买尼龙绳了。它的籽可以榨油,含油量是百分之十几,但麻油是不能吃的,多是工业用油。而单靠一些野生的苘麻去提炼油卖,这是形不成规模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就开始消灭这些野生的苘麻,人工或者用药,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年年去做。

久而久之,它的野生数量减少是必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我们一直在说的都是野生数量减少,就栽培来说,它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很多地方也规模化种植苘麻,由此形成了产业链,进入了苘麻经济的良性循环。

苘麻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在我国,除了青藏高原以外,其它地方它都能适应并且生长,从植物的角度来说,它的适应性是非常强大的。而苘麻也不是外来物种入侵,但就分布上来说,应该属于多地起源,我国是中心起源地之一。

在如此多的分布地之中,我国的记载最为完善。这得益于我国悠久的文化和不断层的历史。苘麻无言,但历史有声。苘麻,这种被大多数农村孩子吃过籽的植物,野生变少,但实际用途仍然非常巨大,所以它不会消失,也不应该消失,您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