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 爬坡过坎

  重庆巫山:多措并举打响“脱薄”攻坚战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泽东同志的这句诗词,让世人记住了神女峰下、长江之滨的明珠小城——重庆市巫山县。

地处巫峡峡口、三峡库区腹心的巫山,自古是一座诗歌之城。然而,诗意文化的背后,却是经济欠发达的底子。

近日,记者走进巫山,探寻巫山县检察院克服先天劣势、打响“脱薄”攻坚战的努力。

  开展政治轮训,打破思想壁垒

2020年底,巫山县检察院被确定为全国129个相对薄弱基层检察院之一。三个月后,李兴明由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一部主任转任巫山县检察院代理检察长。

当时,巫山县检察院是这样一个情况:院里31岁到45岁的干警只有20人,“80后”中层正职只有2人,青年骨干严重不足,优秀人才流失严重。李兴明感到肩上担子不轻,但经过进一步调研,又让他信心大增。原来,巫山县检察院也有过荣获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被最高检荣记集体一等功的辉煌过往。

带好队伍,关键是人。当务之急,是如何调动检察干警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找准症结后,该院党组以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提出“党建+队建+业务”三融合目标,从思想认识、压力传导、责任落实、舆论引导、工作推动等五个方面入手,为干警鼓足奋进的精气神。

狠抓思想政治建设,班子成员与干警谈心谈话,了解干警所思所想。制定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月学习安排、周任务分解表,学习内容清单化、条目化,责任明确到人、事、时。全员走出去到重庆三峡学院开展政治轮训、到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学习时代楷模毛相林的艰苦奋斗精神,打开思想壁垒,更新检察理念。实施“老带青”“师带徒”,通过“领办重大案件、承担专项工作、牵头调研课题”等方式,提升干警实训经验,促进年轻干警成长。

这一系列组合拳收效明显。在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法律监督专项检查中,该院从“全面筛”“重点查”“逐项巡”三个方面扎实做好对同级政法机关的监督,着力提升执法司法水平,得到了中央督导组的肯定。

  抓好主责主业,夯实办案基础

今年初,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巫山县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存在违建房屋问题。接到线索后,该院迅速赶到现场,展开公益诉讼调查。

经过调查核实,5月8日,巫山县检察院向该县生态环境局等4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要求依法监管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及缓冲区内的违法建筑问题。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为部分房屋办理了产权证,引导不符合办证条件的群众搬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巫山县检察院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33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4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件。

案源不足一直制约着巫山县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巫山县检察院与该县法院会签强化民事审判与执行活动监督的意见,探索建立常态化开展法律监督专项检查工作等制度,每年开展一次对上一年度法院民事案件的专项检查,监督纠正发现的问题。通过机制创新,民行检察工作打开了局面。今年1月至6月,该院已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4件,纠正违法检察建议17件,全部获得采纳。

“抓好‘四大检察’‘十大业务’,不论是落实上级常规动作,还是立足自身特色,建章立制都是基础环节,用制度管人管事。”巫山县检察院检察一部主任刘少华介绍,今年以来,该院结合各业务条线实际,出台《业务数据分析研判会商工作办法》等11项制度,全面夯实办案基础。

此外,该院坚持每月研判业务数据,定期开展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区巡查,扎实推进律师互联网阅卷试点,一项项亮点工作被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三级院联动,帮扶团队牵手

巫山县检察院被确定为相对薄弱基层院以后,重庆市检察院多次对该院党建、队建、业务工作开展调研,针对司法素能需求和检察业务短板,量身定制帮扶措施,从市检察院、分院、先进基层院选派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纪律过硬的检察官、检察官助理,组建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宣传帮扶团队,形成市院指导、分院协同、先进区院带动的良好格局。

北碚区检察院是重庆市的先进院,也是巫山县检察院的“搭档”。两个检察院通过签订结对帮建工作协议,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加强双向交流学习。今年3月以来,围绕加强办理刑事案件效果、民事裁判监督、公益诉讼起诉工作等工作难点,两院密集交流互动,全力推进帮建工作走深走实。

“分院平台更大、案件类型更多,我来学习,既增长了见识,也积累了办案经验。”正在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锻炼的巫山县检察院干警李帆深有感触地说。按照重庆市检察院安排,该院部分干警分别被派到重庆市检察院、市检察院第二分院锻炼,为期一年,学习先进经验,提升业务素能。

“巫山检察人有一股‘爬坡上坎、不甘落后’的劲头。在市检察院、分院、先进基层院的帮助下,我们一定能够夯实基础、做好工作,早日重返先进行列,取得‘脱薄’攻坚战的胜利。”李兴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