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主席孙晓云反对书法纯艺术化意义重大,但现在才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为时已晚。经过沈鹏、张海的长期经营,书法早已在纯艺术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就像已经启动的火车很难刹车,更不可能改变方向。如果说沈鹏打开了书法西洋化的大门,一些活跃在高校讲坛的书法家,则充当了书法西洋化的急先锋,王镛就是这样一位美院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认识王镛是从他的字开始的,虽然他的字取法于汉魏碑刻,但是由于把书法看作单纯的视觉艺术,丢掉了书法的文化内涵,导致他的字虽然有汉魏碑刻的外形,却没有古人的气象和韵味。如果学碑没有韵味,必然沦为丑书。不出所料,王镛本人被网友评为十大丑书家之一,可谓求仁得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上丑书的道路,其实与王镛的书法理念密不可分,他的思想与沈鹏如出一辙。在一则视频中,王镛就详细阐述了自己的书法理念。他说:“艺术的核心问题实质上就是,还是我们现在说的就是,有没有创造性,有没有个性,个性跟创造性之间有很多重合的东西。实际上就是这问题,如果我们能重复前人的,学得很像,是一种重复或者模仿,无论它再逼近原作,或者原来作者的那个风格面貌,他在艺术史上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地位,也没有什么价值,说白了,因为艺术确实不需要,这个复制是没有意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套说辞是不是很熟悉?对,沈鹏提出的:“弘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的书法发展十六字方针,前两条就是王镛说创造性和个性。这绝非偶然,沈鹏长期从事美术编辑,很熟悉西洋艺术理论,在书法上没有师承、功底浅,执掌中书协又需要掌握话语权,就搞出了这么个不伦不类的东西。王镛长期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工作,严格意义上说也没有传统师承,满脑子西方艺术思想的两人一拍即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不懂书法的人,就这样决定了书法的发展方向。一个借助中书协这个国家平台,强行推进书法西洋化;一个利用中央美院这个高等教育机构,大力宣扬书法的纯艺术化理念。可以说影响范围广、力度大、时间久,硬生生地改变了书法传统。实际上传统书法虽然是从临摹开始,但这只是学习方法,以技入道的必由之路。因此,临摹不仅要学形,更重要的是学神,这也是变化之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神必须有师承,两人没有师承,属于野狐狸参禅,也就是过去书家常说的“野狐禅”。只能局限于形,而不知有神。清代书论家刘熙载就说:“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先入古神,古主我仆;后出古神,反仆为主。” 说白了,王镛和沈鹏学习书法不肯下功夫,既不知道临摹在干什么,也不知道临摹完了还要干什么,根本就没入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王镛是怎样否定书法以汉字为基础的,他说:今天认真搞书法的人,那很多人虽然自己在拿毛笔写字,但是这些实用的那种概念,那种认识,还在他脑子里占了很大份量。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我觉得今天搞书法的人,实际上你搞的并不是,不是为了写个通知挂在门口给谁看,以前的篆刻家是造币局,也就刻那钢印,那个书法家就到什么博物馆、美术馆写个招牌、写个通告、写个前言,这实际都是实用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说辞影响力非常大,但是经不起推敲,书法虽然脱离了日常实用,但是日常并没有脱离汉字啊,凭什么要让书法脱离汉字。汉字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与书法相伴相生,没有书法的汉字,或者没有汉字的书法,都没有这么强的生命力,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学习它。实用性和高级性并不矛盾,王羲之的字实用,难道比你王镛的字低级?把书法从实用中剥离,是要刨掉文化的根,为的是将书法嫁接到西方艺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脱离实用为借口,接下来就是将书法西洋纯艺术化。王镛接着说:“现在我们重新来这个时代背景下,来认识这个书法,应该是完全把它放在艺术的范畴里面来,你想书法要不是艺术,那还有什么意思?我们至于这么干吗?我们没必要干这事了,你这样想了不行,我觉得把艺术冠在书法前面,就是为了强调这个书法不是实用的,而是艺术的,那怎么样呢?你在对待它的时候,你在认识它的时候,你在鉴赏它的时候,你在创作它的时候,都要站在艺术的立场上,用艺术的标准衡量它,用艺术的手法来创造它,来创作它,这样你那种实用的,说我写一笔王羲之、我写一笔赵孟頫、我写一笔颜真卿、我写一笔魏碑就行了,那不行,那跟书法艺术、艺术书法不着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书法同实用剥离断了后路之后,接着逼着书法上梁山了,只能往艺术上靠拢,而且还要彻底地抛弃书法的文化内涵,站在艺术立场上、用艺术标准衡量、用艺术手法创造,现代艺术的概念和内涵都是西方的,还不如直接说书法应该西洋艺术化。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