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烈士纪念馆。华钰 摄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华 钰)“莫回顾你脚边的黑影,请抬头望前面的朝霞;谁爱自由,谁就要付出血的代价。”这是丘东平作品《茅山下》中的一句。8日,记者顺着建湖县旅游公路,来到了庆丰镇西部这方红色热土——东平村。

东平村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丘东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现今的东平村是由原红日村与东方村合组并村而成。”东平村党总支书记潘立国介绍,他们收集整理好丘东平的事迹后,今年5月份,在村支部开办了丘东平烈士陈列室,里面摆放着丘东平的文学作品,留给村民学习。

丘东平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1924年,丘东平入海丰陆安师范读书;1927年,参加海丰武装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十九路军,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成为拿枪又拿笔奔赴前线的革命者,创作了许多以战地生活为素材的作品。

1941年秋,丘东平随陈毅来到盐城,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盐城后,丘东平担任了华中鲁迅艺术学院教导主任和苏北文艺界协会第一届理事,并代表院长刘少奇主持全院工作。鲁艺华中分院成立后短短的半年里,“以艺为武器”,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与演出,不仅丰富、繁荣了根据地文化事业,为抗战文艺培养了大批人才,更如同一把无形的利刃,直刺日、伪军心脏。而盐阜根据地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以及迅速崛起的抗日力量,更是引起日、伪军极大恐慌。

7月,日伪对苏北发动第一次大“扫荡”,丘东平和许晴、孟波等率领鲁艺学院第二大队的师生及新安旅行团200多人转移,24日凌晨4点多,他们途经建湖县境内北秦庄时,日、伪军的包围圈迅速缩小,子弹向二队师生密集射击,一座小木桥成为突围的唯一希望,可它被日军火力网封锁着。丘东平沉着指挥大家撤退,他冲过木桥后,用手枪点射敌人以掩护其他学员北撤,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后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临终前,他的挎包里仍揣着沾满血迹的《茅山下》手稿。那年,他31岁。

“那一批以丘东平为首的烈士们,在村里家喻户晓,人们只要来到这个村,就一定会了解到他们的事迹。”潘立国回忆,在他10岁左右,每年夏天,邻居家80岁左右的黄连喜爷爷,就会和孩子们一起坐在离家不远处的大槐树下,讲述自己亲眼见到丘东平烈士就牺牲在离村600米距离的黄泥沟桥旁,介绍那些烈士们的故事。

当年的华中鲁艺汇聚了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根据地内外大批先进文化人士。如今的东平村正着力改善村民的居住生产、生活、就医条件,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新建水泥硬质道路20多公里,农桥20多座。建成省级达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村民免费提供学习、娱乐、锻炼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