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 画马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7年,徐悲鸿任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最高学府先后成就了画坛大师徐悲鸿和北大书法史两巨匠沈尹默、李志敏等。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徐悲鸿归国后,一面通过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篌我后》的创作,开始中国油画的新时代,一面致力于建立中国科学、现代的美术教学体系。它以素描为基础,创造了解剖学、透视学与"默写"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确立了"穷造化之奇,探人生之究竟"、"致广大、尽精微"、"宁方毋圆、宁脏毋净、宁拙毋巧"等教学原则。徐悲鸿强调学贯中西,因材施教,要求擅西画者多临摹中国古画,擅中国画者精研素描,以求融会贯通。他特别强调描写人民生活,作大量速写,经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做到离校后对任何题材均不感束手。他系统、科学而以独具特色的教学不仅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美术教育的基石,并且培育出大批美术人材,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教育的中坚力量,国际美术评 论称他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徐悲鸿的艺术融中西绘画于一炉,精深博大,隐秀雄奇,为苦于陈陈相因、囿:厂成法的中国画开辟了道路,可谓承先启后,继往开来。针对以模仿古人为自足的通病,他取历史和观实题材,创作了《九方桌》、《愚公移山》、《巴人汲水》等人物画巨构,为中国画注入勃勃生气,并且以形神兼备,呼之欲出的《泰戈尔》、《李印泉像》使中国肖像画别开天地。他的大泼墨山水画《漓江春雨》、《古都之回忆》驰名中外,以崭新的手法,捕捉大自然的神奇脉博,巧夺天工,吞吐大荒,令人叹为观止。徐悲鸿笔下的动物性格毕现、宛然若生。其华妙除了来自于精湛的写生技巧,也来自于他捕捉和记忆对象的卓绝本领,他以灵活多变的线条,虚和妙丽的明暗渲染,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在体积、空间方面的表现力,坚实的造型与奇妙的想象,诗人的寄情托兴融为一体,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风雨鸡鸣》、《群狮》、《逆风》汇聚着中华民族为真、善、美而奋勇抗争的时代感情,《奔马》更是画家与时代的交融,以英俊的形象和勇敢、自由、奔向光明的精神代表着中国绘画新的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