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热播的暑期电视剧中,《燃烧吧,废柴》成为了十分另类的一部,在全员素人的基础上,电视剧以极其真实的视角,呈现出当代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细节。

整部剧共分为6个主人公(三位男主和三位女主),他们的多面情绪和立体性格,共同构成了整部剧作的核心意识表达,且撑起了30集剧作的戏剧冲突。

比起同期的电视剧,《燃烧吧,废柴》在于其浓郁的青春气息,尤其在上海大都会样态的多元环境下,强弱对比的力量造就了故事的差异化和丰富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员素人的多重用意

全员素人的多重用意

在当下电视剧分野中,出现了两种趋向。一种是以流量明星为主体,引起固定明星粉丝对于电视剧的热度。

另一种则以题材为导向,内容的选取则在现实的基础上,引起某一个群体的共鸣;比起第一种趋向,第二种趋向在处理上更具复杂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涉及到剧作的内容、题材以及受众的选择,尤其必须在摸清某一群体的价值和喜好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作上的尝试。

在去年大热的《二十不惑》便是成功的典范。即便有明星关晓彤和金世佳加盟,但是几乎全员素人的配置,让观众充分聚焦于剧作的故事本身。

到了《燃烧吧,废柴》之后,这一趋向便显得愈发纯粹。这里提到的纯粹是在原本类型的展现上,剧作选取草根群体为视角,赋予了同龄观众充分的真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演员的外形上,剧作摒弃了过分追求颜值的倾向。长相特征的进一步被人物肢体语言所掩盖,让性格成为了观众脑中最明显的印记。

毕竟外在无法真正打入观众内心,尤其对于《燃烧吧,废柴》这一青春现实主义题材剧作来说,接地气和生活感,成为了考量的关键维度。

《燃烧吧,废柴》的最终受众是年轻人,在对年轻人生活的展现上必须引发外在视角的思维嵌入;这就造成了生活化比重在剧作中的大量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人的寝室、公寓下的集体生活、关于创意的聊天室头脑风暴等等,均符合近几年都市职场的常规运作模式。

而公寓内自由的空间成为了角色进一步彰显肢体语言的场域,充实了人物内外的情感交集,且形成了生活化的多人对话和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春化、真实化和素人化的结合,达成一种消解明星至上类型魔力;由内在生发出的生命力,则进一步瓦解了青春类型的原有风格。

轻喜剧的青春化路径‍

轻喜剧的青春化路径‍

或许我们在对《燃烧吧,废柴》进行风格化解读时,不可避免被其典型的轻喜剧风格所感染。而轻喜剧的特征在素人的表现力下,兼具了真实感和荒诞感。

何为真实感,正如之前所说《燃烧吧,废柴》的喜剧风格是建立了草根特色的基础之上,由草根生发出的幽默,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燃烧吧,废柴》中真实感与都市现实主义密不可分。剧情中主角求职过程的磕磕绊绊和内外阻力,是对当下人生平凡奋斗历程的典型性代入。

尤其对角色自身以及周边人格进行了立体化书写后,轻喜剧的格调则进入了大众生活日常,完成了对现实主义的真实化塑造。

在《燃烧吧,废柴》整部剧中,喜剧是属于年轻人的,年轻人的超常规行为和举动是可以被原谅的,这便增添了荒诞可扩展的层次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荒诞和喜剧密不可分,在现实基础上发生的荒诞感便显得合情合理,因为它建立在真实感的基础之上,荒诞显得合乎情理逻辑。

种种出格的举动被解释了青春的热血、草根的拼搏以及持续不断的理想和臆想之后,荒诞具备了可被观众进一步理解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剧概念化、星战的乱入、干锅牛蛙梗的反复使用再到天马行空的编剧创意以及对原有套路的破除等等要素的拼贴,无一不展现出喜剧的多元样态。

当然,在喜剧的背后是年轻人对精神领地的展现、生活状态的精准拿捏以及对年轻真身热血和激情的歌颂,喜剧充当着表象和内涵联结的桥梁。

年轻人的都市奋斗史‍‍‍

年轻人的都市奋斗史‍‍‍

比起早前职场和商业、金融的深度关联,《燃烧吧,废柴》则把视角放置在了文化产业,几位年轻人的影视梦也在剧中得到了充分彰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文化行业中的分支,影视行业更是一个团队化、工业化的现代产业,个人在团队中的比重分量多少是由资本、商业和本身的名气决定的。

偶然性的走红和本身实力的积淀更构成了行业巧妙的互文关系;甚至一夜成名除了机遇的引导之外,个人多年默默无闻的积淀同样重要。

个人和团队的密切联结,建构起了这部作品中的社交圈层和人物关系圈层,在主角之外也构成了影视剧内部的话语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燃烧吧,废柴》把视角集中在一群默默无闻为影视梦想奋斗的年轻人身上,他们成为了被叙事的对象,他们的时间线分割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此外,主角奋斗史更成为了当下影视行业草根奋斗的缩影。可奋斗本身却因都市现代化的便利得到了大幅度消解,在看似发达的基础设施背后,他们的奋斗被城市的华丽所掩埋。

当然掩埋性质的形式化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性格情绪的多重对抗,努力和慵懒的对抗、草根和便利的对抗、困惑和效率的对抗、奋斗和懈带的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都市赋予了他们奋斗的外部契机之余,内部的自我修整更成为他们要挑战的终极关卡,如何实现自我人生,完成废柴的大逆转,更多指向他们的内心。

在剧作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转变步骤,转变的同时更不忘对当下流量经济和粉丝经济进行嘲讽,最终,主角们破除了娱乐圈虚伪的迷障,把精力放在自我实力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我们从剧名“燃烧吧,废柴”本身来解读,可以发现深刻的“咸鱼翻身”的特质。

而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的崛起,不仅符合观众的期许、主人公的心理路径,且与当下主流价值观相吻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们树立价值观正确导向和务实敬业等职业观念的背景下,主人公用自我奋斗完成了影视圈正能量典型的奋斗史的书写。

他们不再是圈层的废柴,而是一群为命运而不屈的草根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