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岁的姜伯驹院士曾经说过,不要老说我们被别人卡住了脖子,首先是我们的教育卡住我们的脖子。
钱学森也曾经说过,为什么我们无法培养出需要的人才?
姜伯驹和钱学森都是很爱国的科学家,尤其是钱学森,放弃了国外优越生活,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在一穷二白中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回国让我国的原子弹导弹事业前进了20年。
美国海军副部长金布尔知道钱学森回国后说,怎么可以放他回去呢?这个人足足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回国后,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我国人才建设上,但他仍然感觉我国人才缺乏,尤其是物理化学这些理工人才更是非常稀少。钱学森认为,我们国家发展还应该再快些,我们需要更多优秀人才,尤其是杰出科学人才。
2005年钱学森躺在病床上面,对着来看望他的领导说,我最遗憾的就是没有给国家培养更多人才。这些学生和民国时的那些大师相比较,水平还是有些问题的。
钱学森告诉秘书说,我们要多向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学习,他的科学创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学校缺乏那种创作精神,天天人云亦云,培养工匠还差不多,可是培养研究人才就很困难。
看看我国人口数,比美国多了四倍,每年有1000万名大学毕业生毕业,可为什么却很少出现顶尖科学家呢?
北大教授姜伯驹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他认为关键还在基础教育出了问题。他说,不要老埋怨别人卡住我们脖子,主要还是我们的教育卡住了自己脖子。
姜伯驹院士说,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实行一刀切教育,本应该是最低标准的新课成了最高标准,老师只讲高考必考的内容。
到了高中,同学们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复习应付考试身上,完全不会主动去创造什么东西。
举个例子,一个学生想要问老师一个问题,但老师却拒绝回答并且说,你提的这个问题考试根本就不会考,你去研究他做什么呢?
这样的教育方法只会让学生学会被动记忆,慢慢的孩子们的好奇心就被逐步扼杀,科学探索能力也会继续下滑。
这些年以来,我们很多人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可是物理化学这些最基础的理工学科只有到初中时才会普及。孩子小的时候正是探索欲望最强的时候,但我们却完美错过了。
英语真不应该放在如此重要位置上,它只是一个工具。随着智能科技发展,英语只需要一个小小仪器就可以完成翻译工作,浪费那么多时间去学习英语,又有什么用处呢?我们连这点文化自信都没有吗?我们首先要培养的是物理,化学,生物等理工人才。
幸运的是国家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上海就已经走在了国家前列,期末考试不再考英语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不光是上海,以后各个城市都会出台各自规定,英语在学业中的占比会越来越低,而物理化学等科学课程将会越来越高,这是大势所趋。
高考分数线也非常明显,安徽省2021年本科二批分数线为理工科415分,文科519分,由此可见我们非常缺少理工学子。有人说高中如果学习理科,哪怕不学习也要比文科强。这句话虽然偏激,但也证明我们对理工人才的旺盛需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