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野生动物园的一则官方声明成功出圈,被网友们点评“既幽默风趣,又绵里藏针”,但这则声明的科学性也引发了的后续讨论,游客打架行为真的会引起动物模仿?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圈!北京野生动物园一则声明点赞超50万

8月8日下午,北京野生动物园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则声明,根据这份声明,8月7日下午,有两家游客在北京野生动物园游览时因琐事发生纠纷,进而互相谩骂、撕打,并引起大量游客和附近动物们的围观。经当地公安机关调解后双方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随后在网络上看到当时现场游客拍摄的视频,画面中,只见两拨人分别扭打成团,一位老太抱着孩子,飞脚踹人、徒手拽发,后被一壮年男子一脚踹开……这场面,对附近的动物们来说,可谓是“人类迷惑行为大赏”。

一天后,北京野生动物园作出声明,这则声明的评论数竟达到了3万多条,点赞数更是突破了50万,对于粉丝数刚过万的官微来说,着实让人咋舌。

一则普通的官方声明何以爆红网络?跟这则声明的“画风跑偏”不无关系,尤其是“当晚部分动物家庭在兽舍内纷纷效仿,场面一度失控,在饲养员的耐心教育下动物们知道了打架不好,特别不好”这段,被很多网友点评“瞬间破防”。

记者注意到,网络上也有人虽然觉得“文案满分”,但同时也对这则声明的真实性怀疑起来,表示“这是真事吗?”

专家:动物之间的打架行为并不是动物学习人类打架所致

游客打架,会引发动物模仿?对于这则声明所表达的意思以及网友们的争议,兰州大学研究员、科普部部长赵序茅坦言:“声明如果是表达游客打架,引发动物模仿的意思,我认为是不科学也是不严谨的。”

“二者之间很可能就是一个偶然性关联,只是被炒作成了热搜。” 赵序茅解释说,“从科学上证明某种行为之间的关联是非常严谨的,不能仅凭某次偶然事件就得出结论。”

记者注意到,北京野生动物园的饲养员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透露,离游客打架事发现场比较近的猩猩园,在当晚确实发生了“动物打架事件”,但饲养员坦言,可以理解为是碰巧,因为动物们平时也会“打打闹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序茅还指出,动物的模仿行为某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学习行为”,而他们的学习领域更多是与他们的生存和繁衍有密切关系,甚至该行为具有进化意义。“比如,多数食肉动物的捕猎行为,就是在后天跟随父母学习而来。”

赵序茅认为,动物学习人类的打架并不具备进化上的意义,而且也不会影响物种的生存和适合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动物之间的打架行为并不是动物学习人类打架所致。”赵序茅解释道。

科普:动物间“打架”多是一种仪式化行为,意在展示

“首先要明确北京野生动物园的这则声明不是在‘搞笑’。”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忠秋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一般情况下,人类的打斗行为不会引起动物的模仿。”

据李忠秋透露,动物园里的动物原本就会存在打斗行为,尤其是社群动物。李忠秋团队在一项研究中观察到,南京红山动物园里的猴子间经常会出现抓、挠、踢等“打架”现象,比如说在饲养员投喂时,为争抢食物打闹,在繁殖季节可能会存在配偶资源的竞争,为了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而打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动物的世界里,‘打架’其实也是一种稳定社群的机制。”李忠秋解释,总体而言社群动物间有很多亲社会行为,比如说猴子间的相互理毛,麋鹿的幼鹿间的相互舔毛等行为。

除了这种亲社会行为之外,还有一种社群间的稳定机制就是打斗,而这种打斗一般会发生在资源竞争比较激烈的时候。“以麋鹿为例,经常会发生繁殖季节,鹿王争霸的时候打斗最凶。”

李忠秋同时也强调,除非资源非常稀缺,这种打斗一般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结果,主要还是以仪式化为主,“所谓的仪式化行为,主要是展示和炫耀功能,比如说展示身体的某一部位、某一器官,或者表达特定行为,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力量或地位等”。

记者点评:

动物假模仿背后不能忽视孩子真模仿隐忧

我们回头看监控拍下的打架视频会发现,这场假模仿背后潜藏着真模仿的隐忧。监控画面显示,几个人大人打成一团,而其中一个打架的女性一只手抓着对方头发,一只手竟然抱着一个看上去只有两三岁的孩子,孩子在大人的打架拉扯中来回晃动,时刻处于要摔倒的危险之中。与此同时,家长毫不避讳在孩子面前“展现”打架的丑陋样子,让孩子尽收眼底。监控画面还显示,在打架周围还有一些小孩惊愕地站在周围。

游客打架并不会致使动物模仿,更不会影响到动物本身;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毫不顾忌孩子安全,毫不顾忌法律与公序良德的言行肯定会影响到孩子。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孩子面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的言行往往投射的就是家长的言行,一些暴力犯罪悲剧的根源往往始于家庭,始于家长的言传身教。

当我们用科学去解释游客打架不会引起动物模仿时,切莫忽视正在动物园被迫“围观”暴力的孩子们。

小知识:

记者:动物间处理“纠纷”的办法有哪些?打斗是不是唯一方式?

赵序茅:引起同种动物之间的纠纷大致有:食物、领地、争夺交配权等几种形式,针对不同目的的纠纷和不同的物种处理方式也不同。一般来说,同种动物间有一种“仪式化进攻”,就是发生纠纷之后为了避免造成伤亡,它们通过“仪式化进攻”解决,类似于我们人类的恐吓或者擂台比武,只是通过简单的招式来使对方屈服的方式,一般不会发生严重伤亡;弱小的一方如果打不过,可以通过“屈服”或者逃跑的方式保证自己的安全。

记者:动物园里的动物打斗,饲养员可以“拉架”吗?

赵序茅:要看这个打斗是动物界的自然现象还是因为人类的干扰引发的。比如,很多动物求偶期间雄性间会发生打斗,群居的灵长类动物之间也会发生“打斗”,还有一些群居动物幼崽之间的打斗可以归结为玩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的一部分。对这种行为来说,是这些动物日常行为中的一部分,人类无需干涉。但是,如果因为人为的原因,导致动物园发生超出自然界动物属性的打斗,比如将狮子和老虎关在一起,或者人类过度吵闹引发动物恐慌造成的打斗,又或者动物密度过高发生的打斗,我认为这种情况人类需要干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黄欢 范杰逊

责编:纪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