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嘉定外冈镇水稻种植面积20000余亩,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外冈镇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指导下,首次探索应用“智慧农业云”APP,通过植保病虫害监测可视化信息系统的运用,逐步探索发展智慧农业。

“这是褐飞虱,这是稻纵卷叶螟……这个系统能够以小时、天、周、月几种不同的时间单位来查看,可以及时掌握虫情,方便我们早发现、早预警。”在外冈镇农技人员万春明的手机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害虫照片,点击“虫情分析”按钮后,手机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各类害虫分时段的统计分析数据,勾选不同害虫名称,还会对应出现相应的数据。

外冈镇万亩良田泉泾基地,田埂边设有多台仪器。万春明介绍道,智能型可视化虫情测报灯,利用害虫的趋光天性,对害虫进行诱杀,并利用内置超高清摄像头对储虫盒的虫体拍照,通过网络即时将照片发送至远程信息处理平台,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照片进行分析处理,对测报设备每天收集的害虫进行分类与计数,并且形成数据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型虫情测报灯(图/上海嘉定)

一直以来,工作量大、监测点少、时效性差、数据传送和分析效率低等问题已成为精准测报的主要瓶颈。万春明拿褐飞虱虫情测报举例说明,褐飞虱具有远距离迁飞特性,虫情上报不及时,很可能会导致大面积虫害发生,造成经济损失。而利用该设备能够轻松地采集数据,掌握实时虫情,并可以直接上传到农业四情监测预警及决策指挥平台,通过平台对数据的分析与统计,最终快速判断这个区域水稻发生某种虫害的趋势,判断虫情峰值的到来时间,并提前进行防治。

而在另一侧的孢子捕捉仪则是专门针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治。孢子捕捉仪通过捕捉一段时期空中孢子的数量动态后,农技人员根据这些数据来预测水稻病情发生趋势和决定施药期。“原先靠人工的话,需要每天去进行观察,现在不用一直蹲守就能不间断获取数据,效率提高很多。”万春明说。

在气候条件中,温度和光照对水稻影响也非常重要,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正是用来采集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盐分等大田的种植气象环境指标。“为保证数据相对准确,我们分别在地表下20cm、40cm、60cm、80cm对土壤温度和水分进行监测。”项目设计单位技术人员顾浩俊说,系统会定时将监测到的气象数据发送到管理人员的手机上,指导农业生产并有效形成气象灾害预警,以便农业部门及时采取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冈镇水稻田(图/上海嘉定)

据悉,植保病虫害监测可视化信息项目共分为固定式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系统、无线虫情测报系统、性诱虫情测报系统、孢子捕捉仪、视频监控子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六个模块,除了能够实时监测虫情、墒情等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指标,还能实时视屏查看仪器周边情况,进行苗情、灾情实时监测,外冈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姚红芳介绍说:“后续我们还将尝试将数据跟数字化无人农场农业大数据平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的现代自动化监控、控制物联网,实现自动监测预警、自动喷药、自动控制、自动灌溉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文/高宇 林雯 图/上海嘉定)

责编:闫宇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