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拆大建,戛然而止?

近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严控大拆大建大搬迁,不大规模、短时间拆迁城中村等城市连片旧区,导致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失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要严格控制老城区改扩建、新建建筑规模和建设强度,原则上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建比不宜大于2。

并且,不得大规模、强制性搬迁居民,改变社会人口结构,割断人、地和文化的关系。

意见还要求,不得大规模、短时间拆迁城中村等城市连片旧区,导致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失衡,加剧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租房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意味着,狂飙突进式的城市更新大概率要放缓了,而借助大规模旧改推高房价、房租的传统玩法,已经不合时宜了。

其实这样也好,要知道,很多历史古迹的房子,都是有历史意义,文化意义,随随便便就拆了的话,不仅不会使得文化出现断层,让后代子孙,不了解过去的辉煌。同时,每次区域旧改后,还会直接促使区域房价的大涨,直接挤压了城市低收入人群生存空间,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深圳白石洲,本来这类城中村,就是外来打工人员,最便宜的栖息之所,落脚点,一个单间每个月2000左右就能租到,一旦拆迁的话,建成商品房,一个单间最便宜还得6000以上的租金,涨了3倍的租金,让很多外来人员,根本无法在这个片区生活和居住工作。

同时,一次大规模的旧改,还会使得周边的二手房的房价水涨船高。道理很简单。大拆大建之下,原有的存量住房被拆除,而新建的房子快则2-3年、慢则5年以上才能交房,供求出现期限错配,自然导致房价、房租蠢蠢欲动。

所以说,旧改虽然会使得城市面临来一次大更新,但也会使得房价、租金一同上涨,挤压低收入人群的生存空间。这一逻辑,在几年前三四线城市的棚改货币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次部分城市的大拆大建也不例外。

因此,减少大拆大建,确实是防止房价过快上涨的一个好方法。可见,国家对于刚需家庭们,还是非常上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对于这次住建部出台这份文件的背后,除了控制房价外,也释放出一个新的消息:那就是国家对于城市更新,有了一个新的概念。既要加速城市更新,但同时也要和历史保护、产业升级、提高城市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极结合起来,这就超出了传统的开发思维。

从去年提出旧改接替棚改,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对于老建筑开始维护、修建,重点改造建设小区水电气路及光纤等配套设施,有条件的可加装电梯,配建停车设施。在小区改造基础上,引导发展社区养老、托幼、医疗、助餐、保洁等服务。推动建立小区后续长效管理机制。而不是跟以前一样,破旧了就一刀切,直接拆除重新建。

要知道,老旧小区往往都位于老城区,而老城区多半寸土寸金,改造成本极其高昂。一些密度较高的高层老破小,容积率本来就高,补偿资金体量庞大,拆迁难度高。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先通过修修补补,不仅可以延长房子的寿命,还能提升低收入人群的居住体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能够稳定房价,保留历史文化。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城市更新,也是一次控制住房价的好机会,大家觉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