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综述

作为一部被改编成央视纪录片的作品《苦难辉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但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奎松却对此发出犀利的评论,甚至怒批:“作者几乎对历史没有什么研究,这本书一无是处,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抄袭!”那么,他究竟为何出此言论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苦难辉煌》的出发点

其实,这本书的作者正是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金一南教授,凭借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党的赤胆忠心,金一南教授倾注了二十多年的心血,才得以完成了《苦难辉煌》这部纪实性作品。

文中,金一南以中共一大13名代表各自的命运为起点,深入解读了中国共产党发展道路的艰辛。从1921年建党到1935年遵义会议,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找寻到了自己的革命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还表示,1935年,遵义会议中对毛主席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历经14年的实践所做出的最为正确的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以敢于斗争、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姿态给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他们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获得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伟绩,也由此带领着中华民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着对中国革命历程的深刻解读,一经出版,《苦难辉煌》就荣获了“中国出版政府奖”,然而好景不长,这本被众人热捧的优秀作品后期却遭到了杨奎松教授的强烈指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奎松教授“怒批”缘由

杨奎松教授“怒批”缘由

在他看来,金一南将军在整本书中,大篇幅地引用他人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抄袭现象。而且书中还存在着许多漏洞,构架十分不严谨。

杨奎松认为,《苦难辉煌》应该属于一部学术专著,所以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引用了别人的观点就要“诚实”地注明出处,否则就是侵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言一出,立马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口诛笔伐”。杨奎松追求历史的严谨性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从勉勉强强地“鸡蛋里挑骨头”,就可以看出他本人的眼界以及格局太小,过于纠结文章的结构,而忽略了其本身的价值。

为了推翻这一理论,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同样指出了杨奎松之前作品中的种种纰漏,但一向“严谨”的杨教授却反驳道:“我一向对当今在网上那种躲在暗处恶语相向的风气十分反感,这种在学术刊物上无法发表的泄愤文字拿到网上去匿名发表,借机恶言恶语地指责批判同行的作品和为人,以为极不可取。”然而,他所说的这类人,岂不就是活脱脱的自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僵化思维百害而无一利

僵化思维百害而无一利

其实,《苦难辉煌》本质上就是纪实文学,并不是什么重大研究成果,也不是严于考据的史学读物,它凭借已有的结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世人传授着真理。

论文的注明引用是为了让后人能够更加深一层地进行开拓性研究,如果《苦难辉煌》全部都写明引用,那么这本书的注释可能比原文都要冗杂。而且,它也并不是给科研人员用的,所以没必要事无巨细地说明出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苦难辉煌》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展示时代的进展历程,来传给下一代红色基因、红色精神,告诫青年一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初心。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广大社会青年要追溯民族之气的根源,在那一段真实的光荣岁月中寻找到自己未来的使命。

但杨奎松的问题在于,他根本就不理解《苦难辉煌》所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其实,读书一方面是为了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整理知识,将书中的内容逐一理解,慢慢去领悟其中的奥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如果文字中缺少了感情的色彩,而是一味地进行严谨的论述,那么这些过于生硬的书本就会变得冗杂无味,又谈何参悟和吸收呢?

僵化的思维,对朝气蓬勃的新生一代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这只会禁锢他们的思想,束缚他们施展才华的手脚,对于历史科普类的文学书籍,一些颇有创新的表达方式也是值得推崇和赞扬的,金一南将军耗时二十年,历经反复的揣摩和修订,才创作了这本富含革命情感的绝代佳作,可谓是煞费苦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在2013年基辛格来华访问期间,他更是点名要金一南签字的原版《苦难辉煌》,由此可见,这本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历史性著作的意义是为了让人们回顾过去,通过作者发表的对历史的种种看法,来引导读者对古往今来发生的一系列史实的阅读兴趣。如若用刻板生硬的准则去规定它的形式,那么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