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被称为是汉代解决藩王问题的终极办法。那么,可能有人会提出一个疑问,推恩令有没有破解办法呢?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实行的是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办法。有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刘邦会采用分封制,从而给后世造成很大的麻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邦)

事实上,当时的人都认为,分封制才是一种最好的政治体制,而郡县制反而是一种错误的政治体制。

为什么呢?

因为秦朝就是采用郡县制,而秦朝又很快就灭亡了。在全国各地农民起义爆发的时候,那些郡县的官吏们,都各自打各自的小算盘,根本就没人积极为朝廷服务,根本就没人真心抵抗农民起义军,因此才造成秦朝的灭亡。所以,那时候的人认为,郡县制是有毒的,分封制才是最正确的。

但是,虽然这是大家当时的共同认识,可刘邦搞分封制,却是被迫的。因为当时他分封那些王,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刘邦在打江山的时候,为了拉拢韩信、彭越、英布等将领,不得不对他们进行分封。本心来说,他是不愿意对这些人进行分封的,所以那是他的权宜之计。

刘邦建立了汉朝,但是权力却掌控在这些被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王手里,所以刘邦非常不满,也非常担心。建国以后,他才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铲除了这些异姓诸侯们。

当刘邦铲除了这些异姓诸侯王以后,如果说那时候他集中采用郡县制,就没有之后的一切了。只是由于刘邦是赞成分封制的,再加上他也觉得,如果打了天下以后,自己的儿子们没有坐天下,实在是心有不甘。因此,他把从异姓诸侯王们那里夺过来的土地,又分封给了他的儿子们。

也就这样,分封制和郡县制同时进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国之乱)

总之,刘邦当初是并没有明确的政治规划的。他只是在继承秦朝郡县制基础上,又在继承异姓诸侯王们分封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不伦不类的政体。

但是这种政体,尤其是分封制的政体,给后世增加了很多的麻烦。

虽说在刘邦当皇帝的时候,他的儿子们不会闹事,但刘邦死后,问题就出现了。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问题就更严重了,还因此爆发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差点让汉王朝毁灭,可见危害确实是很严重的。

好在后来,汉武帝采用推恩令的办法,把藩王们的权力分成了很多小块。这样一来,才使得没有任何一个藩国能够和朝廷作对。因为都是一些小块,这些小块要联合起来,显然是很不容易的。你要和一部分人联合起来,并不表明可以和另外一部分人联合起来。说不定在这联合过程中,就有人把你的情况告了皇帝,那样的话你就很危险了。

但是汉武帝颁布这个推恩令,下面的那些藩王们又不敢不执行的。为什么呢?因为皇帝是把藩王的土地,分封给他们的后代。这些藩王们,不可能说不同意分封给他们的后代。如果不同意的话,这是有违伦理的。汉代是以“孝悌忠信”这些东西治国的。违背了这样的伦理,你就没有存在价值了。可以说,汉武帝所颁布的这个推恩令,是一个死结,根本没有破解的办法。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破解推恩令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帝)

其实我们得搞清楚,推恩令目的是什么?

它的目的是避免诸侯造反,如果诸侯本身不想造反,那么也就没有破解推恩令的必要了。你破它干什么呢?你把权力集中在你手里,让你的权力变大,又有什么意义呢?古代的藩王也都是一些富贵闲人,他们不可能在仕途上有什么发展,最高的政治成就,也就是让他们自己的国家,保持国泰民安就可以了。

如果你是想要发展自己的势力,造反当皇帝,那就又另当别论。但如果是要和皇帝对着干,那就是另外一个意思了,就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了。

总之,推恩令是没有必要破解的。

可能很多人会说,你说了等于没说。

当然了,如果我们不去管目的性,不去管合起来究竟干什么的问题,只谈论有没有办法解决破解推恩令。我认为,还是有办法的。

事实上,如果把一个国家化成了很小的部分,是不利于实行国家行动的。比如,搞一些大型的水利建设,修建大型的工程,就不合适。因为这就需要协调配合,而很多的藩国,显然不利于协调。大家会扯皮,比如一条水渠从你地上过,不从我地上过,你就会有意见。

而且,当时汉武帝还在打匈奴,这就遇到征兵收税等各种问题。小藩国都是不利于做这些工作的。

总之,从有利于进行国家行动的角度,反对汉武帝这样做,也不是没有机会。当然了,还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那句话:没有必要。

(参考资料:《史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