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

迈克尔·⽡提裘提斯

英国作家、记者、评论家,曾就读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于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东南亚生活近40年,辗转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曾任BBC和《远东经济评论》记者。现为人道主义对话中心亚洲区主任。著有《修剪榕树:东南亚的政治变革》《香料花园》《灵魂迷失的画家》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豆瓣评分

豆瓣评分

7.6 (296人评价)

Jackie说

Jackie说

对于本书的兴趣来自于对东南亚地区本身的喜好。提到东南亚你会想到什么?有首歌里唱到“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层塔,做SPA、放烟花、蒸桑拿,沙巴、芭堤雅、阳光热辣辣,香瓜、啤酒花、风景美如画,夜市下、海鲜架、泳池趴”这大概是我们国人对东南亚的主要印象了吧。然而,本书作者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破碎的、动荡的、充满着来自阶级、宗教、政治利益集团矛盾和冲突的东南亚各国。作者是一位长期在东南亚供职的知名记者和社会活动人士,尤其在印度尼西亚及泰国等国有着丰富的人脉。

如果你对本书感兴趣的话,我要提前说几点。第一、这不是一本轻松好读的书。一方面在于作者的议题很大,涵盖东南亚各国,往往在诉述一个主题的时候会在几个国家中来回陈述,且语言学术性较强。一个方面本书介绍的大部分情节中,东南亚人民都在遭受着苦难、镇压、反抗及剥削,感官并不好受。第二、基于作者的职业身份和扎根多年的社会关系,本书更多像是一份东南亚的政治、宗教和地缘关系报告,优势是很多事件的可信度较高(其中的一些作者甚至是亲历者)。当然同样也带来一些不足,例如某些论据只根据某个国家的情况一概而论,其实东南亚各国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贯穿本书,作者想要讨论的主旨是:是什么让东南亚无法达到以其经济优势与成就而言应该要有的社会和政治发展。他给出的答案之一是:权势精英的自私,以及人民对安全感的追求,削弱了他们对贪婪及其所滋长的暴政的反抗。而关于那些手执牛耳者,作者总结道:柬埔寨的顽固总理洪森、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同时期马来西亚的马哈蒂尔,以及之后泰国的他信。这些领袖全部承诺带给人民幸福与繁荣,最终却让社会分裂,并且剥夺了人民的权力。他们高举明智、恢弘的领导旗帜,却图利家族与扫除异己。他们在走过之处,留下了愤恨与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彩书摘

精彩书摘

1、雅加达破旧不堪的西皮南监狱从前关着面容枯槁的政治异议与反对人士,如今全是脑满肠肥、每天都有家仆或亲人送餐点来的精英成员。即便在当时,刑罚的轻重程度也受到贪腐情势左右:一些资源较多的囚犯可在周末到购物中心逛街与回家休息,等到星期一再回监狱。

2、无论我们多想替民主治理形式与人民主权的发展喝彩,武力从未真正远离东南亚的政治圈。

3、在一个倾向通过抚慰人心或英勇果敢的神话与传说来解读过去,而不是记录真实事件的地区(此处指的是印度尼西亚),历史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在那里,生存经常是忍受困境与不敢奢望复仇的受害者的首要考虑,此外,人们也对过去感到羞耻。

4、对于那些从数世纪殖民统治中崛起的国家而言,利用暴力来控制人民,已成为生活中根深蒂固的层面。

5、当我意识到,那些双手沾染鲜血的掌权者,利用前人庞大而粗糙的可耻法令来掩盖其罪行,并借由免罚特权继续度日与往上爬,非常轻易地就遗忘了过去的时候,我再想起自己与他们握手的次数,便感到不寒而栗(作者在谈犯罪免责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ackie读书,分享好书干货。多花点时间,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 ̄)。

看到这里,劳驾点个赞。你最近在读什么书呢,欢迎留言分享,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