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北京市民在打开支付宝等多个APP时,或多或少都留意到了一款“北京普惠健康保”的推送。这款政府指导的300万元保障,针对在北京已有社保,但因种种基础病未能投保商业险的人群,推出了年付最高300万元并附带详细说明的保险条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男女老幼,不到200元一年的价格也非常亲民。

很多人还是心存疑虑,真有病时是否能顺利赔付?

事实上,如果有人只关注了这“300万”保障,“不限年龄职业与户籍”、“既往病症都可赔”、“进口药自费药均可保”等字样,而不仔细研究具体条款【例如有既往病史的人,住院和门诊赔付比例是40%、免赔额为4万元(健康人群为80%,免赔额是2万元),且进口特效药给付30%(健康人群给付60%)等】,最后发现按规定拿到的赔付款比广告上的字样少很多而愤愤不平,那么只能说,你离真正享受互联网惠利还有一条不小的鸿沟。

(如果还看不懂这段描述,那么真的建议多看看互联网保险条款)

更别说此前各类互联网平台和商业保险机构推出的五花八门的互联网保险,还隐藏了无数“暗箱”。

2020年11月,紫金山科技曾调研和发布过一篇《互联网保险的AB面》。

该文提到,2019年底,蚂蚁推出的一款“相互宝”参与人数破亿,但很快就传出“被监管机构定性为非持牌经营的非法商业保险活动”的消息。

当时,随着参与人数和救助人数的急速上升,这种以互助、众筹形式的保险,对应的互助分摊金额从一开始的0.05元/人上升至1.47元/人。虽然金额不大,但是4个月内互助金翻了近30倍,让很多用户开始感到不安和质疑,怕承担的互助金额会越滚越大。而且随着理赔案件的增多,低于330万人即解散的设置、一些购买时没有关注细则理赔发现重重阻碍的拒赔案例引发争议,“知名人物骗保”等消息在今日头条等平台上被迅速传播,相互宝一度陷入负面舆论环境。

点滴保的“点滴相互”和美团的“美团互助”,也出现过类似问题。

2019这一年,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达到1.99万件,同比增长88.59%,是2016年投诉量的7倍。期间,涉及销售的问题、服务的问题、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如误导、强制搭售、理赔服务跟不上,加之市场秩序问题等,不一而足。

传统保险公司跟客户签订甲乙双方对赌的保障契约,甲方交保费,乙方给保额。而互助模式没有承保方,是一方和其他所有互助会员签订的开放式风险交换契约,共同分摊风险。这样的细则,对用户来说几乎隐形、在购买时很难被关注或者理解。

有机构统计,2011-2020年互联网保险总保费实现65%的复合增长率,时至2021年,市场增长,问题乱象,都迎来“大丰收”。

近日,银保监会在行业内部发布了《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将针对四大乱象频发领域,重点整治销售误导、强制搭售、费用虚高、违规经营和用户信息泄漏等突出问题。

这说明,互联网保险的欺骗保险消费者、投保告知不充分、隐瞒承保信息等问题,强制搭售和诱导销售等问题,非法经营与违规经营等问题,违规收集用户信息、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一定地步。

据悉,此次专项整治由银保监会非银检查局牵头,消保局、财险部、人身险部、中介部等部门参加,统一组织,统筹实施。

在聚焦于流量的同时,互联网保险如何让营销、购买、审核、理赔更多融入科技手段,真正给保险赋予互联网意义,并在全面营销便捷、性价比的同时,给予更透明的理赔说明,构筑起合理的审核环节,可能才更是互联网保险巨浪继续翻涌的基石。

不过网民朋友们啊,互联网投保这件事,真的非常有必要擦亮双眼,多看看细则和免赔条款,把“投保容易理赔难”的风险问题摆到付款前,而不是理赔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