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者》,是油画家王建珺先生的力作。这幅作品自问世以来,引起了不少人的热议。

人的表情很有趣,很微妙,更很有“内涵”。人在社会上行走,见过形形色色的面孔,每张丰富的面孔,都是人心理活动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百态。

一幅优秀的艺术品,往往是能启发人的,又能解读人性的,犹如王建珺先生的《说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看了这幅画,都觉得这是一个“有故事”的“说谎者”,但是如何判别这就是个“说谎者呢”?微表情啊!

有位朋友在网上看到这幅作品时说:“表情很怪异,但能看清(看出他不诚实),就是说不明……”

我和他一样,也是看清说不明,还好,我同时读了对这幅“说谎者”解读的文章,让我深受启发。

文章中说,这幅作品属于伦勃朗的风格。伦勃朗是谁呢?那可是欧洲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了不起啊!那为什么这幅画是伦勃朗风格呢?答案是运用了伦勃朗布光法,俗称三角光,对人物面部的光影处理采用了明暗对比较强的效果,光线从人物斜上方射下,使人物的一边脸颊上形成一块三角形亮区。

再说这幅画的特点,为什么说清道不明,就在于这幅油画像与我此前见过的都不一样。你仔细看,画中人的五官,白眼球与嘴,都是被创作者故意放大了,更奇怪的是,画中人居然没下巴颏,这是为何呢?你再看画中人面部表情、尤其是眼睛在看什么?

还好,这幅作品的收藏人——资深法律工作者,亦是酷爱艺术品收藏的玩儿家,从心理学、微表情的专业角度,进行了解疑答惑。为我上了一课。
下面是解读,咱也学习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谎者》局部

他说:“画中人眼睛向左上看通常是在回忆、思考;向右上看通常是在编织谎话;向左上、向右上看属于微表情的范畴。微表情是指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是心理应激微反应的一部分,它从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再能“装”的人,遇到有效刺激之后的第一瞬间也会出现微表情。他的“装”只能出现在微表情之后。因此,以微表情为代表的微反应是个人内心想法的忠实呈现,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

他进一步解释:“谎言有不同层次之分,说谎的动机有三:一是讨别人欢心,让人家感觉好一点;二是夸耀自己和装派头;三是自我保护。撒谎者一般会瞳孔膨胀眼往右上角看;音量和声调突变;笑容少;频频吞咽等。而且习惯说谎的人,往往到了后面会对自己的谎言信以为真,因此习惯说谎不是一个好的习惯,这样下去容易导致一个人生活产生错乱感。那么又如何理解善意的谎言哪?”

听完解读后,令我又重新认识这幅画了,对人性的微表情又有了新认识,朋友们,你们持同一看法吗?

此前,有文章说,这幅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生活真相,并引用毕加索的一句名言:艺术是谎言,但诉说的是真理!

我想说,如果说语言是一种“工具”,那么他的表情则出卖了他……

这应该也算是生活的另一种真相吧?!(文/土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