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或许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繁体字,可常常感觉,能够看懂繁体字。正如上图中的这首诗,虽然有一些字感觉有些陌生,但我们依然能够读完这段话。

阅读指南:

阅读指南:

①原因

①原因

②相关

②相关

③作者

③作者

①原因:

①原因:

(1)有部分繁体字与简体字形近:

例如滿、門、覺,这类字,我们能直接看明白;而蠶、繭、膚、彙,我们就不一定能看懂。

此外在英语方面也有类似现象: taht、 culod 、aulaclty、 uesdtannrd 、waht 。虽然这些错误的单词的字母顺序有误,但首尾字母没变,因此我们能大致辨认出正确的单词形式。

(2)依靠句子整体或者词语整体去倒推繁体字的意思:

衛、廟、攜、犧、豔、嚮、籲、藉、籤。你认识其中几个字?

那如果我把它们用作一个词呢?衛生、廟宇、攜帶、犧牲、豔遇、嚮往、呼籲、藉口、牙籤。现在呢?

如果我把它们放在句子里呢?廁所又需要衛生紙了。他跑去隔壁的廟宇求福了。搭飛機請勿攜帶液態物。他在戰場之中壯烈地犧牲了。聽說他在國外女人緣很好,豔遇十足。我一直都很嚮往都市的生活。環保局呼籲民衆,請務必節約用水。請不要老是祇會找藉口。晚飯卡牙縫了,可以給我一支牙籤嗎?(知乎@Rian Zakaron)

我们人类虽然已经进化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关于阅读方面的机制却发育得很晚。因此我们阅读时,主要依靠的是我们的视觉系统。通过记忆和推测能力,从整体来获取信息。

因此无论是句子里缺少了字:今天是个好O子;还是句子里字的顺序有问题:今是个天日好子。我们都能获取到信息(当然,后者要相对困难一点)。

(3)小时候看了不少港台等使用繁体字的影视作品:

尽管我们没有在学校里系统学习过繁体字,可当我们在观看使用繁体字幕、并且演员讲中文的影视作品时,我们已经是在不知觉地状态下,学习了繁体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相关:

②相关:

(1)提议恢复繁体字:

(1)提议恢复繁体字: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要恢复繁体字;201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分组讨论中,政协委员冯小刚呼吁恢复使用繁体字。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要恢复繁体字;2015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分组讨论中,政协委员冯小刚呼吁恢复使用繁体字。

(2)回顾使用简体字的历史: 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

③作者:

③作者:

简体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可在某些方面,繁体字依然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书法时,就需要使用繁体字;此外,更重要的,繁体字见证了我们文字的演变,是我们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承。因此不能完全废除繁体字的使用。——胡来师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胡来师兄,带你走进事件。关注胡来,不胡来。

我是胡来师兄,带你走进事件。关注胡来,不胡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