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历史会逐渐离我们远去,却不应该被我们遗忘,所幸我们还有电影这种载体供我们缅怀,《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老照片里面的人是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6个人的代表团在偌大的体育馆和观众的欢呼声中显得格外的孤独和渺小,但这也是第一次有中国人出现在奥林匹克的开幕式上。整个代表团里只有一名运动员,照片里的他骄傲地高举着国旗,他就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这部电影的主角,他的名字叫“刘长春”。

当时大公报这样写道:

吾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

此刻国运维艰,愿君奋勇前进,

让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回到故事的起点,1929年5月31日至6月2日,刘长春在沈阳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上,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个短跑项目的全国纪录,成绩分别是10.8秒、22.4秒和52.4秒。(当时100米的世界纪录是10·4秒)以当时的成绩来看,刘长春可谓天赋异禀,在训练、饮食、装备都全面落后的情况下,身高仅1.67米的他却能跑出这个当时在世界体坛都很有竞争力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未等到刘长春获得更好的成绩,我们的祖国却遭受了“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刘长春所在的东北三省沦陷,他也被迫成为了“伪满国民”。(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来到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开办在即,日本侵略者当然不会错过这次分割中国的绝佳时机,他们申请以“满洲国”的名义参加这届奥运会,并且威逼利诱刘长春参赛,试图让国际社会承认“伪满政权”。日本方面甚至恬不知耻在未得到李长春的回应就散布谣言称“东北运动员刘长春将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刘长春作为爱国青年,怎能受此屈辱。他随后在《大公报》发表声明,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参加任何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拒绝了伪满政府,但参加奥运会却一直是刘长春的梦想,然而当时的他却面临着一大难题“国家动乱,人民贫穷,参赛经费没着落”。幸得少帅张学良雪中送炭,大方捐献财物,他才得偿所愿,代表中华民国参赛。临行前,在上海码头几千国人欢送,而“今日送君出征,来日恭候佳音”的横幅格外醒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2年7月29日,在太平洋上颠簸了25个日夜之后,刘长春终于来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洛杉矶,并于30日下午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也就是第一张老照片中的画面。谁能想到这个规模最小的代表团,代表的却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7月31日,也就是开幕式的第二天,刘长春迎来了他的第一场比赛。然而,本就晕船的刘长春在经历了3个星期的海上漂泊后又面临着水土不服和时差的问题,任凭他拼命地跑,也难以逃脱预选赛被淘汰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场比赛的失败给了当时的政府非常大的打击,甚至下达了“后续比赛,如果没有把握不如弃赛,以免日本方面大作政治文章”的指示。连刘长春自己都开始怀疑,这样的坚持是否还有价值。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击倒刘长春,他在各种压力和质疑下发出了最强而有力的呐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这部电影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电影的结尾定格了在刘长春第二场比赛起跑的那一瞬间。

我相信在这一瞬间,结果不再那么重要,我们只需要记住这位开创历史先河的前人。

不再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不再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中的故事早已结束,但历史的车轮却不会停止。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拥有了“苏炳添”这位足让所有国人自豪的运动员。
有人问苏炳添

100米短跑提高0.1秒有多难?

苏炳添回答:

那太难了。

0.1秒可厉害了,提高0.01秒都有点难。

我从9.99到9.91用了3年时间吧。

而我们这个民族的速度从刘长春的10秒8到苏炳添的9秒83整整用了将近10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为何看着苏炳添起跑的姿势,

我总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仿佛这一瞬间的他和百年前的刘长春重合在了一起,

他不仅仅代表着他一个人!

刘长春于“1983”年逝世,

而苏炳添跑出来了“9·83”的亚洲纪录,

983”这个数字好像是冥冥中早已注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脑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画面中的刘长春满脸欣慰,

他告诉旁人他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百年之后奥运会100米决赛的起跑线上有一个中国人!

而今日的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一个梦,

而是在我们共同见证下属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伟大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