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百姓声音
新媒体看丽江
张桂梅老师的红桥随行家访记
8月5日,恰逢张桂梅老师到红桥家访两位女高学生,幸得同行。汽车在去大水沟毛家队的小道上盘旋了许久,风景虽美,越走却越接近大山深处,终于来到杨探花家中。张桂梅老师拿出成绩单,语文,数学......念到化学20分的时候,张老师转向了杨探花,“为什么化学才考了20分呢,这个分数能上什么学校?”“老师希望,你们虽然还没有在行动上入党,但是在思想上先入党,向党员看齐,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敦敦教诲,杨探花低着头掉泪了,为自己定下了要考上医科大学的目标,临走前,张老师拍了拍她的肩膀,“还有200多天再拼一拼,这片土地养育了你,你也要努力成为这里的骄傲呀。”
短短三十分钟的交谈后,便匆忙驱车赶往下一位学生家中,得知庄房东瓢落村的沙丽琼家是建档立卡户,张老师一一询问享受的政策,终于打消了因为家庭困难会导致自己学生失学的担忧。看到沙丽琼396分的总成绩,张老师面露严肃,从任课教师到班主任,逐一电话联系,认真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成绩下滑的原因。“你父亲身体不好,你不努力,以后拿什么给他看病呢?一定要好好考个一本”.......
一路随行,听到张桂梅老师说的最多的词便是“共产党员”,印象最深的是胸前那枚鲜红的党徽,在这位斩获无数荣誉的楷模身上,我看不到半点骄矜。下车的时候,搀扶着张桂梅老师瘦小的身体,双手贴满药膏,每垮一步台阶都很吃力, “抱病不容攀辔勒”,张桂梅老师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踏遍大小乡镇,只为亲自到学生家中家访。我想正是共产党员的信仰在支撑着她,哪怕年过六旬、疾病缠身仍不舍事业,心系学生;无论获得多高的荣誉仍不忘初心,用坚韧托举起女高学生的梦想。此刻,站在张桂梅老师身旁,她瘦弱的身体伟岸挺立在我心中,宛如一座灯塔,点亮的不只是教育之路,更是无数燃起的希望。
张桂梅老师曾经获得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佳知识女性、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度人物”、被党中央授予“七一勋章”。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燃灯校长”的感动记录
张桂梅为何让人热泪盈眶
来源:光明日报评论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这句话出自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一位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的乡村教师。从照片看,她身躯瘦小,脸庞沧桑,但目光坚毅而执着。40多年来,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投身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用持之以恒的无私奉献,帮助乡村女孩走出大山,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作为时代的“燃灯者”,张桂梅的故事让许多网民热泪盈眶。圣者渡人,40多年来,张桂梅笑对人生风雨坎坷,始终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教师岗位上。从寸寸青丝到头发花白,未曾改变的是对山区学子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她帮助一个个孩子改变人生的轨迹,进而帮助一个个家庭改变困难的处境,这是何其崇高的事业啊!
张桂梅让人热泪盈眶,还因为她激发了人们对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群体的感怀。我们相信,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还有无数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他们终其一生或许默默无闻,用生命践行使命,用情怀抒写担当,看似普通平凡,却无比崇高。他们持之以恒的坚守和奉献,温暖了每一位学子的心灵。社会不该也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一位识文断字的读者心中都有一份师恩难忘的情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桂梅恰似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又何尝不是教师群体的写照呢?致敬张桂梅,就是致敬每一位润育桃李的教师。谢谢你们——让知识传承,让文明赓续,让青春激荡,让学子成长,让梦想飞扬!
致敬张桂梅,同时也表达了党和国家尊师重教的一贯立场。事业发展,人才为先。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扎根基层,扎根西部,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培养人才、积聚力量。
张桂梅用初心铸就精彩人生
来源:云南网评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短暂的一生里,只要我们坚持做有意义的事情,就一定能够让这一生精彩万分。张桂梅就是一个不断坚守自己教育初心,为大山里的女孩带来受教育的机会,让她们能够走出大山的人民教师。
改变大山里女孩的命运,这是张秀梅决定办学的初心。大山里贫穷的女孩,在九年义务教育后,辍学是一种常态。但是,张桂梅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越来越多辍学的女孩能够重返校园。学习,是改变现状唯一的途径。张桂梅给大山里的女孩保留了走出去的希望,这也正是她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于老师这个职业来说,他们可以称作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为祖国的未来培育花朵,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一个个希望。张桂梅只是万千普通教师的一员,但她却用自己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换来了无数学生打破原有命运,走出了大山。不忘记自己的教育初心,全心全意的为山里的贫穷女孩创造受教育的机会,这不正是当代的中国脊梁吗?一个都不能少,张桂梅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人民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她的行为,也让我们看到了偏远山区助学的不易。给偏远山区提供更多师资力量,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张桂梅的精彩,也在于她无私的奉献。对自己苛刻,但却将自己的毕生积蓄用在学生们的教育上。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和尊崇。就像黑夜里的一丝光芒,照亮了人们前行的方向,这也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一种体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更多的学生能重返校园,这是她始终不变的态度。
其实,像张桂梅这样坚守的乡村教师,还有许许多多。但是,相对于城里教师而言,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尊严,让他们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也是对他们坚守最好的鼓励。“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而无数张桂梅这样的乡村教师,正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最基本力量。当前中国吹响了全面脱贫攻坚的号角,对于偏远的乡村,正需要像张桂梅这样的老师来实现智力脱贫。只有让下一代人的教育跟上去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学到了本事,并主动回报家乡建设,才能实现全面脱贫。
张桂梅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偏远地区孩子的读书梦,给他们带来了受教育的平台,为他们铺就了改变命运的道路。牢记初心和使命,让更多大山里的女孩能够改变命运,这种态度和决心,也是一种对中国梦的诠释。
张桂梅为什么感动中国
来源:中国妇女报评论
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在茫茫滇西深度贫困山区,半生坎坷半生奉献的张桂梅,用瘦弱的身体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在63岁的年纪,张桂梅那些足以“感动中国”的诺言和行动,仍在继续。
能够抗衡时间、改写命运的,唯有执着信念。大山之中,扭转女孩因受教育程度低而形成的自身成长和代际恶性循环,并非易事:这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考验,更是一场对陈旧观念的“宣战”。并且,突破习惯禁锢,光靠激情和热情显然还远远不够。
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把累计超百万元的全部奖金和大部分工资捐出……与张桂梅有关的每一个数字,都在诉说着“膝下无儿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献精神,印刻下“教育改变女孩命运”的执着信念。
平等地接受教育、平等地参与竞争、从容地圆梦人生,一份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的执着信念,就这样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大山女娃,让“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的信仰翻越重重大山,照进现实。
深深打动和激励人心的,还有“在苦难中开花”的巾帼力量。在痛失亲人、身患重疾的绝望和打击之中,在引起非议、受到质疑的误解中,张桂梅“雨水冲不垮,大风刮不倒”,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而更为恒久的意义是,张桂梅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女孩们“女性自强才能自立”,也以这样的精神传递着“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的价值理念,并塑造了更多在自立自强中树立自尊自信的“她们”。
命运打不倒心中有光的人。张桂梅近日获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后,一波“致敬体”在网络上“刷屏”,流着泪看完张桂梅事迹的网友们,读懂了大爱无声和百折不挠。
大山里的“教育奇迹”,是一种坚持到底的奇迹,更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奇迹。面对种种心酸、考验,甚至难以逾越的难关,如果没有冲破乌云和阻碍的坚定不移,又怎能让阳光照亮女孩们的心房?如何让她们在美好的人生之路上行稳致远?
读懂一份直抵人心的感动,心中就会播撒向上向善的种子。那束来自云南大山深处的希望之光,那颗来自“教师妈妈”的教育初心,那些来自大山女娃的蝶变人生,都会将生生不息的奋进力量传递下去。
以张桂梅为标杆 争当最美奋斗者
来源:云南网评论
扎根云南丽江深山12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作为边远山区乡村教育的“点灯人”,为1600多名偏僻山区的女孩插上腾飞的翅膀,帮助她们飞出大山,跨进大学校园的知识殿堂。这就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张桂梅。近几年她的事迹被央视等全国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已经家喻户晓。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天职。“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同志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境界,她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
她是信念坚定的优秀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张桂梅之所以为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就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虽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却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她把所有捐给她治病的钱和奖金、工资,共7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修建乡村校舍,2015年,她把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毫无保留的全部交给了组织,全部保留在了县档案馆里。她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就是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
她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可以说,正是这种强烈的教育情怀,才成就了今天的张桂梅。张桂梅的办学校,她的目的是“让大山里的女孩能够飞出去”,为这个目的而付出努力,不辍追求,这就是她的教育情怀。“我想让山里的(女)孩子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这是张桂梅的办学初衷。她创办免费的华坪女高,就是出于改变山里女孩命运,改变其家庭的目的。在她看来,山里的女孩子如果能考上大学,就可以改变三代人。如此,我们看到她长期拖着病痛的身体,“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是她的诺言,为了办好学校,她带着老师,拿命在拼。比如,在华坪民族中学工作时,常常有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她就拿出自己的工资,给他们交学费,她不让自己班上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读不了书。这就是张桂梅,她成为全国所有教师的楷模,实在是当之无愧。
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先进就是一个榜样。今天我们致敬张桂梅同志,就是要以她为榜样,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学习她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她坚毅执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最近,张桂梅校长频频登上“热搜”。从《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那双贴满膏药的手,到她17岁和64岁的对比照刷屏网络,人们关注她、赞颂她、心疼她,为她从青春年少到花甲之年的坚守而动容,向她“燃烧自己,烛照他人”的精神而致敬。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对山区贫困面貌有着切身体会的张桂梅,深深懂得,只有教育才是斩断穷根的根本途径。看到“一些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深感痛心,下决心要让每个想读书的女孩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为此,她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筹办华坪女高,不设门槛、不收学费,只希望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通过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没有子女,没有财产,张桂梅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如今她身患多种疾病,却依然不肯把时间留给自己,因为在她的价值排序里,“豁出命改变她们的命,值!”
从青春靓丽、笑靥如花,到苍老憔悴、满身伤病,张桂梅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从“大山的女儿”,到孩子们口中的“张妈妈”,她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孩子身上,更将自立自强的种子播撒在她们心中。在华坪女高,有这样一段震撼人心的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正是这样的誓言,激励着许多家境贫寒的山区女孩,不认命、不服输,走出山区,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教育扶贫改变的是人,而且是几代人。从扎根大山的“燃灯者”张桂梅,到“一生只为一事来”的支月英,从用一根扁担挑起山乡希望的张玉滚,到多年在悬崖天梯上接送学生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正是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乡村教师,用坚韧和奉献托举起大山孩子的梦想,为一个个贫困家庭带去希望,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决心“战斗到我最后那一口气”的张桂梅宛如一座灯塔,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在筑梦之路上坚守初心、点亮他人。
张桂梅在7·1勋章者颁奖典礼上的讲话全文
尊敬的习近平总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张桂梅,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授予我们29名同志,这份光荣属于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每一名共产党员。请允许我代表今天受到表彰的同志们,感谢党中央对我们的充分肯定,感谢广大党员群众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
46年前,我从东北到云南支边,成为一名教师。在无数次家访中,看着一个个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我心痛到无法呼吸。我体会到,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于是,我决心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在党的关怀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华坪儿童之家、女子高中先后建立,近2000个女孩考入大学,172个孤儿有了温暖的家。
这里特别想说,办学初期,条件艰苦,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就在于党的精神感召,学校党员向着党旗保证“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百折不挠,顽强拼搏。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谆谆教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党建统领教学、以革命传统立校、以红色文化育人,引导学生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
许多学生和我说,上大学后,第一件事就是申请入党,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我们在学生心中深埋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帮她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着她们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在山沟沟里也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美好的未来。
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是我心中的经典,我最爱唱的是《红梅赞》。受革命先烈影响,受党教育多年,我把党的声誉看得很重,把共产党员这个称号看得很重。
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许多共产党员每天正在做的事情,而党和人民却给了我们如此崇高的荣誉。戴着这枚沉甸甸的勋章,我受到莫大的鼓舞。习近平总书记说,“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党青春永驻,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伟大的人民幸福安康!
爆料:15308881098
合作:08885310888
微博:@丽江同城网
tc0888@sina.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