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儿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大龄剩女反而更多。这与偏远的乡村,很多男性娶不到媳妇,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人突发奇想,不如想一策,让大龄剩女“下乡”,与乡下男青年组建家庭,或许能解决大龄剩女的痛点。

这种想法可靠吗?我认为是行不能通的。我听过一个俗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女孩希望找一个比自己优秀的男性,既可以满足特质需求,又能带来安全感。

在都市里,若男性没有房子,多半是娶到媳妇的,但也有一些女性主动追求,一厢情愿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城市里买房谈何容易,房子已经脱离居住属性,更别提乡村的男青年买房的压力了,这不是歧视,而是现实。

据有关资料显示,北京有剩女80万,上海剩女60万。

我发现一个现象,朋友圈里剩下的男性非常少,女孩倒是有很多。有人说,大龄剩女的出现,父母要负大部分责任,我对这种提问是持质疑态度的,但也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

我们知道,孩子是父母的榜样,孩子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知来源于父母。同时,父母的婚姻相处模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择偶观。从这一点来说,女儿对择偶婚姻的标准,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孩子长大后,也会对孩子择偶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城里必须有房,孩子必须爷爷奶奶带,必须找老家这一片的等,孩子被划定择偶范围,这个圈子不是放大了,而是缩小了。

当然,女孩也有各自的条件,比如身高、年龄、学历、收入、长相等必须达到一定条件,择偶圈必然进一步缩小。

我有一个同事,研究生毕业走出校门,年龄已经二十六七了,再到社会上积累两三年经验,很快爬升到三十。女孩脑子灵活,满腹诗书,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听得本科毕业的同事一愣一愣的,惊呼:你说的啥,我咋不知道?

其实,同事并不是不好找对象,她也想找一个优质男,毕竟认识一个异性,需要时间接触、磨合,发现不合适,又要寻找下一个,这都要花费时间。

女孩大龄大了,就会面临父母的催婚,你有没有定力很重要,如果胡乱找一个将就结婚,可能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女孩一定要有自己的规划和想法,父母的话要懂得过滤,客观的建议要听,主观的可以自行判断。

我个人反对把大龄剩女的责任,完全归咎于父母。那么,还有什么因素呢?

1、为情所伤

我有个朋友,朋友圈每天发布一些情感音乐,她跟我讲过和前男友的故事。她是一名护士,和男友在同一家医院上班,后来男孩喜欢上了另一名女孩。因为朋友是当地的,闹得单位人尽皆知,男友和女孩悄悄离职远走高飞了。家人劝说,就这样吧,你也出气了。

朋友是用情太深,至今有三十四五了,仍然孑然一身,可能过去的事情,仍然耿耿于怀。

作为局外人,可能会劝说,开启一段新的恋情,才会忘掉旧感情,可是对于剧中人,哪有那么容易。

2、父母原因

邻家女孩谈了对象,带到家里,父母了解情况后反对,因为男孩家里穷,人好有啥用,两人还是分开了。后来女孩听从了父母的建议,把目标定位成高富帅,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女孩对自己定位过高,自己学历低,基本的修养和礼仪欠缺。

父母是子女婚恋观的“导师”,性格也深受家庭影响,父母过度挑剔,会左右孩子的婚恋选择。但是,女孩已经是成年人,要有自己的“主心骨”,父母的想法是建议,婚姻是自己的,要理性看待。父母坚决反对的,可以理性分析,耐心说服。

有的父母经常把离婚放在嘴边,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孩子讨厌父母的婚姻,自然会影响到自己的婚恋观

3、圈子太窄

一名大V发信息称,北京80万剩女中,很多是女教师,这些条件优越的女性怎么会落单了呢?原因是接触面窄,经常接触的人群,不是孩子就是家长,找对象的选择范围就小很多。不仅如此,他们要求也高,不仅要有物质基本,也要精神契合。

可见,把剩女之责归咎于父母不妥。一些开明的父母,会跟女儿保持沟通,帮其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不干涉,不代表不管不问。

他们也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家有爱,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良性的家庭和婚姻,孩子会膜拜父母的相处模式,指导自己的婚姻,比如我长大要找一个像爸爸一样爱我的老公;我将来有孩子,一定像妈妈对我一样好好爱她/他。为人父母,你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