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风君 · 余生

来源:儒风大家

《论语》里有句话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活着,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要懂得节制自己。

很多时候,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走错一步就可能踏入万劫不复。

人的欲望无限大,人心也变得越来越浮躁,只有管住自己的身心,才能主宰自己。

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戒”为伴,人生才会越走越顺。

1

少年戒色

苏东坡曾言:“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尤其少年时,血气薄弱,筋骨初成,过度纵情声色,最后将会是一场灾难。

很多时候,唯有严于律己,才能有所成就。

被誉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曾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年轻的时候,曾国藩在朋友家吃饭,朋友刚在不久前纳了一个小妾,长得美貌。

他把目光多次放到她身上,无法移开视线,就连和朋友下棋的时候,他也是心不在焉。

后来曾国藩回到家中回想起当日的种种,自责懊悔不已,觉得自己太过无礼和无耻,居然动了这种邪念。

于是他下定决心开始戒色,便批评自己:耻心丧尽,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并把这几句话贴在了墙上,时时察看来警醒自己。

也许他的功成名就,就是因为他懂得了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色”字头上一把刀,如果痴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最后也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有句话说:“万恶淫为首,不仅会降低智商,让前途变得暗淡,还会损害身体。”

深以为然。

过于贪恋色欲,会让精气亏损影响身体健康,更会让脑力变差。

一个人要是身陷情色,做什么事就都不能集中精力,也很难做出成绩。

人在少年时,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若是不知道控制情欲,有可能会输掉整个人生。

2

中年戒斗

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刚极必折,强极必辱,遇事总想争一争,输赢总想斗一斗,就很有可能引火烧身。

王阳明在做江西巡抚的时候,受到了总兵许泰的嫉妒,所以处处针对他,甚至想让他身败名裂。

有一次,许泰心生一计,想要和王阳明挑起冲突,并以此做借口,光明正大的除掉他。

然后许泰就鼓动士兵去寻衅滋事,在王阳明家门口大声谩骂和侮辱他。

但王阳明丝毫不为所动,这时王阳明的家人都忍受不住了,想要冲出去拼命,却被王阳明给拦了下来,说:“如果我们反击,那才是错误的选择。”

王阳明知道这不过是一个圈套,如果自己动怒,那就让别人得偿所愿了,不仅自己惹祸上身,家人也难逃牵连。

王阳明放平心态,依旧每天正常生活,喝喝茶,读读书,忙忙公务,驻城将士遇到困难王阳明还自掏腰包去慰问他们,最终此事便不攻自破了。

不管遇到任何事,都要想办法解决问题,然而争强斗狠永远都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有句话说:“成大事者必会以柔和的气质待人、以宽容之心处事,从不会好勇斗狠,暴躁易怒。”

人到中年,不能再像年少时那般可以不顾一切,因为身后还有很多依靠你的家人,一个人的冲动,可能就是全家人的灾难。

所以,要学会让自己保持理智,戒掉“争斗心”,人生方可行得平稳。

如果凡事都要争个输赢,论个对错,不肯退后一步,低人一头,最后输的、错的,其实都是自己。

当一个人懂得以豁达之心看万事万物,能够波澜不惊地行走在这世间,不与任何人争斗,才是真正的成熟和强大。

3

老年戒贪

有位哲人曾说:“一个人贪心的深度,决定了他痛苦的程度。”

人生向晚,太看重金钱和名利,贪婪无度,就会平添许多负累和麻烦。

《大明王朝1566》中,内阁宰相严嵩贪婪了一辈子。

到了晚年,不仅没有及时收手,反而愈演愈烈。

他公开买卖官位,搜刮民财,把自己的豪宅建得像皇宫一样。

最后终于惹怒了上司,儿子被判死刑,自己被贬官流放无家可归,只得住在破庙里,靠偷吃供品为生。

此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却在风雨中经受煎熬和痛苦,给他带来这场灾难的正是那些他紧紧攥着的权力和金钱。

人活着只要能吃饱穿暖,就足够了。三千繁华,弹指刹那,千百年之后不过是一捧黄沙。

唐朝大将郭子仪,一生戎马,为大唐立下不少丰功伟绩。

但是他,却从不奢靡,活得甚是清俭。

郭子仪一日三餐,不像别人那样大鱼大肉,而是粗茶淡饭,通常只有两道小菜。

一件衣服他要穿很多年,实在无法再穿,才去做一件新衣服。

至于歌姬舞女,古玩字画,郭子仪更是半点不沾。

这样清廉的生活,让郭子仪非常清静,安然度过晚年生活,死后更是千古流芳。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知足”二字,知足方能常乐。

有句话说:“太多的欲望,只会让自己陷入深渊,无法自拔。”

越有智慧的人到了老年,越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

因为他们知道,真正富足的人,不是家财万贯,而是懂得知足。

人生有限,欲望无尽,当肩上的负累变重,生活就会少了许多快乐。

人到晚年,要学会看淡得失,放下执念,卸下包袱,才能活得通透洒脱。

儒风君说:

人生在世,懂得自我节制,才能行有所止、心无妄念。

唯有所戒,才有所得。佛经有云:“心中有戒,所见皆佛。”

戒,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有“戒”有“持”,人生方能一路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