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难听”似乎成了关注中国乐坛发展的用户难得的共同谈资。

很大部分原因是,借由短视频成为爆款的歌曲大多是“和声套路”的运用,体现不出什么原创能力。

上个月,刘欢也在访谈中说救救华语原创音乐。

唱片工业衰败后,数字音乐经历了一段无序发展的过程。大量的音乐需求兴起,音乐制作模式又没能跟上时代发展,无法匹配现在的音乐市场,所以作品质量有下降。

就拿我自己来说,常听的歌基本都是多年之前的经典,和朋友去KTV时的歌单也总是可以复刻的老一套,没什么新鲜的。我观察了下身边的同龄人,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但如果以此下论断,认为没有人在认真做音乐、华语原创乐坛衰败了。

我觉得也不尽然。

先给你们讲几个故事。

01

照片里的这个人叫Techaos汰敖斯,是一位电子音乐制作人。

光看外表和打扮,很少有人能猜到他大学读的是歌剧专业,甚至差点走上古典音乐路。

歌剧和电音,确实是两种放在一起就格格不入的音乐风格。但偏偏歌剧专业的Techaos汰敖斯就爱上了电音,并立志要成为一名流行音乐人。

从大学开始,他就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仅自学编曲,还把宿舍改造成了自己的创作基地。

大学毕业时,他通过了北京国家大剧院考核,原本可以安安稳稳做一个歌剧演员,但他偏不愿意安稳,还惦记着自己的原创梦。

因此,他放弃了一份让人羡慕的好工作,独自一人来到上海,一边从事流行音乐教育,一边观察生活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原创专辑。

遗憾的是,创作经验无法为音乐推广提供门路。他写好了专辑,不知道该往哪里发,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喜欢听,仿佛石子投入了万丈深渊,听不见一丁点的回声。

Techaos汰敖斯觉得自己是行业中的隐形人,“自己瞎做,也没有人帮我”,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称作“音乐人”。

在困顿中,他看到了腾讯音乐人发起的“原力计划”。

当时,Techaos汰敖斯刚刚制作完成原创专辑《极乐世界》,看到征集活动,不抱什么期待地投稿了。这也是互联网带给音乐人职业发展的改变,在他们的眼前有更多等待被推开的门。

结果是好的,他终于被听到了。作品《戏子》入选《原力计划-国风新弹》、《中国韵》等合辑,还连续参与腾讯音乐人盛典等重要演出。借此,他走上了职业音乐人的道路,“离自己的音乐梦越来越近了”。

像Techaos汰敖斯这样的人在腾讯音乐人平台上还有很多。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平台入驻独立音乐人数量实现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根据腾讯音乐人四周年的最新数据,在过去一年,总收入过万的音乐人数翻了6倍,月收入过万的音乐人数翻了9倍。

原创音乐人是华语乐坛发展的基石,只有他们发展好了,才能更好地带动整个音乐行业的发展。但在杂乱的数字音乐丛林期,很多原创音乐人都处境艰难,他们很难获得流量让自己被听到,因而无法单纯靠音乐挣到钱再继续反哺音乐。不少音乐人不得不靠别的工作养活音乐梦,也有人因此打了退堂鼓。

如今,腾讯音乐正在努力让音乐人成为更纯粹的音乐人,“只要做好作品就可以了”。

如果音乐人能得到稳定的收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创作中去,就能拿出更优秀的作品,形成良性循环,而这个不断积蓄起来的庞大作品池也定能佳作频出。

认真搞音乐的人不该饿肚子,于是现实主义者为理想主义者点亮了灯。

02

音乐人是基石,那么听众就是承重。如果没有听众,再好的音乐都显寡淡。

音乐有风格流派,听众有审美偏好,两者需要匹配才能共同进步,否则只能在相互寻找中蹉跎时间。

关于这件事,国风音乐爱好者星星很有发言权。作为跟随国风音乐一路发展的老听众,她无数次见证它在错误的人那里碰壁。

国风音乐是近几年逐步进入大众视野的一种音乐风格,由古风歌曲发展而来。

早年的古风歌曲会在伴奏中加入琵琶、古筝等民乐元素,配合半文半白的歌词,在年轻群体中很受欢迎,但听众数量不算多。

星星就是在这个时候入坑的。和很多人一样,她的启蒙曲是《倾尽天下》。

当时整个圈子还没有形成规模,爱好者们艰难地在网络上寻找有缘人。

星星尝试过向身边的人推荐,结果并不理想。有人不习惯这种音乐风格,听到传统民乐元素,就觉得土、过时、不入流,面对星星的激情安利只会连连拒绝。

后来,不少古风音乐人开始聚集在酷狗旗下的5SING平台,他们在这里发布新歌、分享创作灵感,也吸引到匹配的听众。小规模的圈层在这里形成。

星星也找到了可以交流的同好。

随后,圈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更多的外部流量,相应的听众也增加了。

同时,古风歌曲的外延不断扩展,形成了更具包容性的国风音乐,依旧以中国传统元素为核心,但摆脱了小众音乐的标签,逐渐步入主流,成为民族音乐的代表形式之一。

我常常会想,小众和大众到底是依靠什么来区分的呢?受众的多寡究竟能代表什么?

某个音乐流派很小众,或许并不是因为只有小部分人热爱它,而是因为它没有机会和自己的受众正确匹配。

如果能给它们更大的平台,是不是同样也可以收获更多的听众呢?

星星的经历和国风音乐的发展历程恰好佐证了我的看法。

音乐是包容的,市场也应该是。小众和大众本就没有显著的边界,只要给予合适的土壤与更多的曝光,他们都会得到正向的反馈。

华语乐坛想要良性发展,必须有多元化的内容和足够广阔的听众。好的音乐也要遇到对的人。

03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音乐始终是被需要的。这是华语乐坛还被期待着的原因之一。

这个世界上,每天有无数人在通过音乐获得力量,比如姜翻。

姜翻是一名外卖骑手,工龄4年,飘在北京。他眼中的北京,是熬不完的夜、交不完的房租和吃不完的快餐。但他暂时还不想走,想等攒够20万首付回家买房。

为了这个目标,他拼命工作,一周7天无休,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工作的时间比休息多。

每天回到租住的房间,姜翻就会翻着手机算算今天送了多少单,这与他的收入息息相关。

外卖骑手总是匆忙奔波在商家和顾客之间,取到一份份餐食,再送去对应的地方。次数多了总有波折,被骂、被投诉都是常态。

他脾气好,不计较这些,全靠听歌来排解。他同事说,他最爱唱那句“无论生活有多苦涩,我依然是快乐的”。

同事们都很喜欢这个努力工作的人,他不怕累不怕苦,有什么活都抢着干。

他们说姜翻压力大,每个月的工资都寄回了老家,供父母生活和妹妹读书。

他们想让姜翻也能放松放松。

碰巧,腾讯音乐当时在策划“一个人的音乐会”,征集与音乐有关的故事。他们瞒着姜翻报了名。

当姜翻被推进一间黑屋子,看到毛不易从暗处慢慢走到灯光下,站到他面前时,姜翻露出了一点局促的、不知所措的表情。

跟随毛不易的歌声,他觉得自己成为歌词里的那个人,“当你一个人下班,车流和人海汇成一片斑斓,我们看起来更黯淡”。

他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打起了节拍,想起自己送完宵夜后骑着车穿过没有路灯的巷子。远处大马路上传来喧嚣的汽车引擎声,遥远的灯光隔着树影和层叠的楼房看不清晰。

很神奇,他和毛不易第一次见面,却完全听懂了彼此的心情。

当一首歌唱完,姜翻下意识地鼓起掌来,单薄的掌声在空旷的录音棚里回荡着,那也是他送给自己的。

腾讯音乐第二季度财报显示,TME live用超过70场不同主题策划、歌手阵容的在线演唱会,为不能去到线下的歌手和歌迷送去不一样的音乐体验,在线上遥遥期待、相互应援,彼此都倍加珍惜这份特殊的情感连接。

“一个人的音乐会”结束后,毛不易和姜翻聊了一会,他们有着不同的生长经历和生活环境,但透过一首歌,他们都感受到了那种茫茫夜色中的孤独,这种情绪让他们产生共鸣。

毛不易觉得他们彼此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安全感,稳定的居所、稳定的关系似乎是安全感的来源。而对于他们来说,音乐同样。

音乐让素不相识的人得到了连接,让彼此的情感流动起来。

04

还有更多人在借助音乐获取力量。

钢琴演奏家周博涵在3岁那年被确诊自闭症。从此,整个家庭开始了漫长的与病症拉扯的过程。

自闭症孩子往往没有自理能力,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很难正常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也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只愿意待在自己的小星球里。

为了照顾博涵,夫妻俩辞职在家,成天围着孩子转,仿佛与世界脱节了。

偶尔与钢琴的一次接触,让音乐成为这个家庭的重要救赎。

发现孩子会因为钢琴安静、放松的时候,博涵妈妈当机立断买了一架钢琴,找来老师上课。惊喜的是,尽管孩子的表达能力依旧停滞不前,但钢琴水平突飞猛进,最后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如今,博涵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演奏家,还拿过不少奖。

从2017年开始,腾讯音乐连续四年为博涵和星星的孩子们制作公益专辑。从青涩到成熟,从稚嫩到游刃有余,一首首钢琴曲记录并陪伴了博涵的一路成长。

今年推出的这张专辑叫做《星与心愿》,其中的主题曲《千万星火》,由歌手陈立农亲自创作并送给这些孩子。尽管星星渺小又微弱,但星星的光亮不灭,就像这些孩子眼里的被音乐点亮的光。

音乐让自闭症孩子、家庭与这个世界重新连接起来。

钢琴成为他的玩伴,音乐就是他的朋友。虽然博涵依旧无法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但通过音乐,他的情绪展露无遗。高兴时,他会弹奏某一首婚礼曲;不开心时,他会把演奏节奏加快;想要休息时,他也会弹奏相应的曲目。乐符替代语言,成为沟通的桥。

博涵的经历和这张专辑也给了很多家庭启发。音乐成为这些孩子与世界之间那根牢靠的风筝线,无论多沉迷于自己的小星球里,当音乐被奏响,他们都会被唤回真实世界。

这是音乐的情感外延所触及到更深的地方,音乐借助这种形式承担起更厚重的社会价值。

05

说回开头的话题。

华语乐坛需要救吗?需要。但是这个改变已经由内而外发生了。如果说音乐创作是星火,那么这片星火需要等待的就是一场风,顺风借势。

什么是势?我觉得是腾讯音乐这样的平台。

近些年来,他们为华语音乐做出的努力是真实可见的。

从推进音乐正版化,到保障音乐人的权益,让他们不为生计所苦,又持续扶持优秀的原创音乐人,让音乐作品得以百花齐放。

另一方面,他们充分挖掘听众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内容满足不同圈层的喜好。从老到少,都能找到契合的需求载体。

从基建做起,搭建好连接音乐人和听众的阶梯。通过TME的平台,音乐像一张网,细细密密地连接起不同的音乐、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这种连接可以放大音乐的力量。

我们没有必要去否认华语乐坛的现状,毕竟事实摆在这里,但我们可以再等等。

音乐市场的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逝去的辉煌无法复刻。我们不必悲观唱衰,只顾咏叹往昔。

如何让音乐适合当下的市场,是一个长期的议题,也是腾讯音乐努力的方向。在过去漫长的摸索中,他们已经探到了一点光。

音乐市场想要长期向上发展,肯定不可能依靠单一的力量。量变才能产生质变,有足够多的作品出现,才能有足够好的作品脱颖而出。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只有为音乐人创造出适合扎根的市场与土壤,才能引导音乐行业进行良性的自循环,让整个行业蓬勃起来。

在所有人的共同推进下,我愿意相信华语乐坛的复兴是早晚的问题,相信未来会出现更好、更有力量的华语原创音乐作品。

而时间和我们会见证一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