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黑

槽食之余,偶作人思,以窥常伦,体味人世。

偶读《知白守黑赋》,初览,叹为奇文,始知“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仰拜经久,方通文思,以为得意七八。

余以为,史料之誉,犹闽地之于华夏,仅掩黄公文道一隅。以此文见,谓“道比春秋,文齐盛唐”,仍乃谦辞。

窃以为,文功仰止,理比天道,然终囿于时势。韬光用晦,虽为生存之道,其实发展之误,几千年生生不息,奉为圭臬,亦折射出社会环境下思想智慧生存维艰。

芸芸众生,当竞相绽放智慧光芒,于这方天地探索玄玄、发现未知,发挥智慧生命存在之意义。今昔衣食住行、吃穿用度之日新月异,尽皆智慧之功。各国各地,发现程度不一,亦智慧生存环境差异致之。

吃喝拉撒,唯生命存之前提,正所谓“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则不是为了吃饭”。智慧活动,亦当占据生命过程相当比份,否则,与猪马牛羊无异,徒废一具人类躯壳。

垂大明而或隔阴霾

如此思哲文章,鲜见传颂,臆想孤断。

一则不愿下人。赋乃训诫之文,警惕后世,训诫徒从,后人受之坦然。然旁外之人,段然难受,更何堪居庙堂之高,享泰斗之位?

二则不便求人。“天下之士,莫非王臣”,皆韬光用晦,神器谁扶?岂非需寡家一一求取?故“此风不可长”,天下士子,需竞吐耀含辉,任朕予取予授。

三则不便示人。既作赋,则破“知白守黑”。即道出社会风尚之“潜规则”,则未能“守黑于所为”,虽人文无俩,终困闽中,未及宏彰典式。

虽“树大招风”、“木秀于林”,社会环境驯化灵类韬光用晦以自保,但以社会发展趋势观之,智慧闪耀终究族群主流,不可因噎废食,毕竟,发挥智慧光芒,方为生命过程之要义。

衡量社会组织构建之优劣,考其于社会发展之推阻。而于社会发展之推阻,智慧生存环境良恶定之。

视之而不见,晓之而莫得

图/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