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教育,根本不理会孩子的心理,自顾按自己的想法来,而孩子们会告诉你,他们对此深表无奈和不满。

孩子的内心世界,绝对让人吃惊

曾去朋友办的夏令营帮忙,很意外的,发现了一些,绝对让为父母者,大吃一惊的事情。

我在夏令营遇到的这个孩子,人品蛮好的,脑门宽大,聪明过人,只是不喜欢说话。

孩子的父亲,是个开连锁饭庄的大老板,希望儿子继承家业。但是儿子不爱学习,家长弄不明白原因出在哪里,就把孩子送到夏令营,希望野外露营生活,能够改善孩子的心智。

当时我们是在山区,很荒凉的地方。我发现那孩子对恶劣的环境安之若素,也能够主动帮助别人,唯其眉宇紧皱,似有无穷心事。

时间久了,我跟孩子几无隔阂,终于听到孩子叹了口气。

我很诧异:你这么年轻,怎么老气横秋,叹息什么?

孩子说:因为我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失望。

失望?我心里暗骂,不知好歹的小东西,你亲爹为了替你赚钱,每天累到吐血,天天被人在后面戮脊梁骨,你竟然丝毫也不体谅……心里骂着,嘴上亲热的问:对谁失望?对这个世界吗?

不,孩子冷肃的回答:我对我爸失望。

果然来了……我继续问:为啥呢?

孩子回答了一句:我想能做点慈善事业,让这世界更美好,让每个人,都获得快乐。

慈善……这是好事呀,那你对什么失望呢?

孩子忧伤的眼睛转向我,缓慢说道:我想,只要十个亿就差不多了……

你……看着孩子的眼睛,当时我就震惊了。

这孩子张口就是十几个亿……

你咋不上天呢?

——我终于发现了许多父母困惑痛苦的秘密,知道了孩子的心,到底是怎么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有没有把孩子培养成高高在上的“主人”?

人类有个根深蒂固的天性,会把周边的一切,视为自己的附属。

许多家长,看待孩子也是这样,本能的视孩子为自己生命的延续。

但孩子可不是这么认为的。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孩子也是这么想的。

只不过,在有些孩子心里,视父母为自己的附属物。

有些父母,会用“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之类的语言,要胁孩子,意图对孩子施加心理控制。

但这种要胁方式,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就拿我在山区夏令营遇到的孩子来说,他父亲起早贪黑,驴一样的拼,狗一样的忙,内心里是有点小自豪的,感觉自己的事业,已经对得起儿子了,现在需要是儿子的努力。

但在孩子看来,你赚的钱还不够老子玩的。你所有的饭庄加起来,也不过几个亿,但我要十几个亿来玩。

孩子的心,充满了悲哀与愤怒:爹,你还不够努力!

他希望父亲能够明白:如果你再不珍惜时光,加倍努力的话,到了晚年,你会收获到满心荒芜,遍地苍凉。

——为什么许多家长,教育孩子没有效果?

答案就在这里。

你把孩子培养成了高高在上的主人,他视你为营营役役的奴仆。哪怕你在上海替孩子弄到七套房,敢打赌孩子仍然对你失望已极。

孩子以主人的姿态向你发布命令:你得更加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是否只给了孩子钱,却没给他人生?

余华有本很黑色、很幽默的小说《活着》。

在这本书中,他描述了一个失败教育的典型,一个纨绔子弟。这孩子生来家大业大,良田万顷。

但纨绔子弟的心,并不快乐。

为了表达他对家庭教育的不满,纨绔子弟开始吃,拼命的吃。结果愤怒的发现,家里的钱忒多了,怎么吃也吃不光。

那就嫖,找多多的女人,疯了一样的往女人身上砸钱。然后纨绔子弟更加愤怒了,他家的钱真的太多,再怎么嫖,也不见钱堆见底。

终于,纨绔子弟找到了一个最美好的招数——赌!哪怕你家有金山银山,骰子轻掷,一切尽化乌有。

——中国历史上,这种纨绔子弟在所多有。但从未有人细究过,这些人,何以如此暴弃?

答案或许在这里。

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家庭只给了他们钱。

但是没给他们人生。

失去人生的人,对家族的产业是没有认同感的。

——只有努力的人,才会理解努力者。只有奋斗者,才会理解奋斗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可知道,孩子心中充满了不满?

据说,美国的家庭,如果孩子问:爹滴,咱们家有多少钱?

美国父母会告诉孩子:孩子,你爹我有好多好多的钱,但这些钱,都是爹的,跟你屁关系也没有,你得自己去挣。

而中国的父母,则会对孩子说:孩子,咱们家在上海有七套房子,统统全都是你的,所以你用不着努力学习。

——这样对孩子说话的中国父母,以为孩子会满意。

但孩子是不会满意的。

——你既然让孩子视你为奴仆,那就接受主人的喝斥。

孩子会在心里,以愤怒的声音质问你:你怎么混的?怎么才弄到七套房子?为什么不努力弄到七十套?七百套?摊上你们这种没出息的父母,老子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当然,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是不确定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这样泼赖。

——但如果孩子真的这样想了,那一定是家长们,从未反思过家庭教育的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但,无论你有多少钱,在人生成长这个课题面前,钱是没有意义的,父母的责任心与智慧,才是一切。

林则徐曾说过: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你的孩子只有一个身体,他在这个世界上,并不需要七套房。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饱满的、富于自尊与上进的、能够赢得他人尊重的人格。

所谓培养孩子的人格,就是动用一切智力资源,让孩子成为一个勇敢、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人与世界充满了善与爱的人。这种教育,不是用语言来说的,它需要父母用心,用心,再用心。

孩子,是帮助父母实现人生成长的天使。

我们自身是不成熟的,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与认知,始终存在着偏差。孩子的到来,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匮乏与不足。当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感觉到有心无力时,正是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好时机。

有人说,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这话对,也不对。

说这话对,是因为富有责任心、熟谙教育心理的父母,确实会让孩子更容易的走过人生关口。

说这话不对,是因为,即使是父母力有不逮身有不足,但只要用心,也同样能够找到与孩子最优的互动模式,就如布罗迪与他的父母,一个小小的游戏,足以改变并影响孩子的一生。

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吧,只要有心,只要用脑,我们一定会找到与这个世界、与未来、与孩子们之间最快乐、最有趣、最优化的互动游戏。而这一切努力,都将让我们收获一个高质量的人生。

©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来源网络,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

京学家庭教育开视频号啦~

不干讲理论,不空谈真理,不瞎熬鸡汤

有料,有趣,好用

轻松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成为家庭教育专家

走进京学家庭教育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