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踏着雨后泥泞的红土地,工作人员将云南松、苦刺、旱冬瓜等树种扛上试点区,种子被灌入无人机种仓,无人机起飞升空开始播撒……8月18日上午,在大理挖色镇大官洞山,大理州洱海流域困难立地(环境行业词汇,意为在一些艰难的条件下把当地的条件环境进行改善)精准飞播造林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此次试点项目结合洱海流域情况编制实施方案,针对目前洱海流域约有4.6万亩属于石漠化程度严重、山高坡陡等困难立地亟需修复的现状,选择了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区域作为试点区,如干热石漠化区代表挖色镇大官洞山,高山冷凉石漠化区代表银桥镇苍山林区雪人峰(关停采矿区)。

项目试点总规模为430亩,投资390余万元。其中: 高山冷凉石漠化区100亩,干热石漠化地区330亩。为更全面总结试点经验,该项目在大官洞山试点区设置了三种造林方式作对照,其中:植苗120亩、点播105亩、飞播105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无人机精准飞播造林在大理尚属首次,比起上世纪90年代飞播造林使用的Y-12型飞机,无人机精准飞播造林有速度快、投入少、成本低且不受地形限制等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对生态环境恶劣、立地条件差的局部地区实施生态修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试点项目按照“适地、适树、适种源”的要求,选择了云南松、旱冬瓜、苦刺、清香木、麻栎等10个参试树种,将飞播方式调整为针阔混交、针灌混交、阔灌混交等,使飞播成林拥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更加稳定的森林结构。

试点项目所选树种皆为良种或优良种,并对种子进行了预处理,使用生根粉、保湿剂、粘合剂、鸟鼠忌剂等“包衣”技术,为种子套上“防护罩”。在飞播前,试点区还进行了土地预处理,挖好了接种塘,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种子触土机会,利于提高播区成苗成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东片区素有‘千年荒’的说法,这里石漠化严重、气候干燥、土壤情况差,而试点区大官洞气候和地质条件也非常典型,是造林比较困难的地方。选在这个季节进行飞播,可以利用雨季丰富的降水和适宜的温度,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项目负责人王世林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科学全面地总结出试点经验,本次试点项目造林完成后,将按照“飞、封、补、管,综合经营”的方针,飞播后封护5年,前3年封育,后两年封禁,严禁人畜进入播区,适时做好补植、补播、幼林抚育、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以及后期成效调查,对飞播造林成效做出总体评价。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维琦 摄影报道

责编 易科彦

校对 王利绚

编审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