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维特出生时,干妈就给他算了命。

算命结果是:

“这个孩子的灵性不俗,未来必将有番大作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干妈是有两把刷子,以后能开算命摊。

随着维特长大,他不同凡响的地方逐渐显露。

比如,他竟然要求爸妈给他买钢琴,学钢琴

这个主动要求参加兴趣班的觉悟,就不同常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喜欢钢琴,维特学得特别认真,父母不在家时就自己练。

一次宴会上,仅仅学了半年钢琴的维特,竟然能流畅演奏舒曼的《勇敢的骑士》。

这场演奏惊艳了全场,把他妈妈惊喜坏了,颇为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没放在心上,这次演奏突然让她意识到:维特有音乐天赋!可以培养成钢琴家啊!

一想到这,仿佛鲜花掌声,荣誉奖杯都迎面招手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为了宝贝儿子的光明前程,母亲果断辞职,以培养维特为毕生重任。

从此以后,维特每天除了学习就是练琴,练琴,练琴,日复一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维特反抗过,但最终拧不过父母;

和反抗一同消失的,还有他弹钢琴时眼里的光。

现在的维特,不是为了热爱而弹琴,是为了父母的梦想,为了奖杯荣誉弹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生活过了好久,直到那个雨夜。

那天,维特从楼上轻身一跃…

幸亏父母发现及时,维特并无大碍,检查结果暂时是脑震荡。

“暂时是什么意思?未来还会有变化?”维特妈妈紧张问医生。

医生回答到:“有可能,因为有的后遗症过几天才会显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症状显现了。

维特智商从180降到了120。

即使120在普通人中算略高的了,但是妈妈却非常沮丧,很难接受事实。

“我儿子以前可是天才啊!天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维特资质平平,泯然众人,基础曲目都弹得断断续续…

钢琴家美梦破灭,妈妈看着维特以前的弹琴录像,唉声叹气。

此后,母亲再也不逼着维特弹钢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天,一个安静无人的下午;

一阵欢快流畅的钢琴声从房间里传来,这首曲子出了名的技巧复杂。

只见维特面带笑意,坐在钢琴前手指快速飞舞,沉醉在音乐中,仿佛世界只剩下他与钢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士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2006年上映,豆瓣8.6分,获得瑞士电影奖最佳剧情片称号。

电影讲述了天才儿童维特难忍父母高压的教育方式,坠楼后维特趁机“装傻”,试图重归普通生活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扮演维特的小男孩泰欧·盖尔基,完全是学神本色出演。

五岁展露音乐天赋,九岁进入瑞士音乐名校,考进顶级名校柯蒂斯音乐学院,会说五种语言,在多地进行巡回演出,电影中弹琴片段都是实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欧·盖尔基

故事的主人公维特,有着所有天才都有的凡尔赛烦恼:我太聪明了怎么办。

一点即通,过目不忘,自学成才,12岁被校长建议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维特从小到大都在遵循大人们的心意,上学考试升学,后来又变成练琴得奖再练琴。

他的生活像开了倍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坠楼后,维特决定借此机会,演一出“装傻”大戏。

看不懂书,练不会琴,下不赢棋,答不上题…

他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如愿以偿回到平凡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都似乎在维特的掌握之中,直到那天,他不由自主的弹起钢琴。

维特忘我地沉醉在动听的乐曲中,满心欢喜自在,尝到了久违的快乐和自由。

“原来弹琴是这么开心的一件事吗?”

功利的束缚被卸下后,鸟儿终于不用被强迫飞高,偌大的天空中,享受飞翔的快乐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维特用攒的钱,悄悄租了个房间,放了一架钢琴。

想来弹琴的时候,维特就偷偷溜过来弹到尽兴。

这是他的秘密基地,一个小小的自由乐园。

本以为是逃离了钢琴,其实是重新回到了钢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爷爷是个开明睿智,慈祥和蔼的老人,他偶然发现维特的秘密。

可他并没有责备维特,反而尊重这个做法,帮维特保秘。

正像爷爷说过的那样:

“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装傻才能逃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位教授曾评音乐教育趋势是“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

只有技巧,没有灵魂,导致大量的天才被野蛮的教育埋没。

这类教育,抹杀的是纯粹的热爱,旺盛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快乐。

而这些,偏偏是成材的重要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文裕,曾与郎朗、李云迪并称为“中国钢琴三剑客”。

他1986年出生在重庆,和维特一样,他的钢琴天赋也早早被发现。

他父亲是个不得志的普通人,发现儿子天赋异禀后,欣喜若狂。

在不富裕的年代,父亲砸锅卖铁买了价值不菲的钢琴,还给请来当地最好的钢琴老师教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他小小年纪,考入世界名校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17岁就在多个国际比赛上接连获奖。

可他父亲非常失望。

他不能接受儿子现在赚得那么少,名气那么小,他急不可耐地要求儿子回国发展。

国外的老师都劝沈文裕不要放弃学业,可沈文裕反抗不了父亲,还是回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回国后,他的生活天翻地覆。

父亲借儿子名气乱接商演,大力捞金,为人狂傲,常常口出狂言…

圈里的人纷纷避之不及,曾经一度导致没人找沈文裕演出。

更可怕的是,明明不懂音乐,他却爱对儿子的演奏指指点点:

“弹快一点!再快一点!”

“技巧展现出来!”

“这样弹观众不爱听!重弹!”

这种卖弄技巧的夸张演奏极大的伤害了音乐的美感,乐曲的情感表达苍白空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某位音乐界前辈提到沈文裕时,也感叹到:

“他技术非常好,对音乐却又缺乏内在的深度体验。可家人又疯狂地希望他出名,让他无法坦然走进音乐。”

沈文裕发自内心热爱音乐,对名利金钱并不关心,当聊起音乐时,他眼中闪烁着纯粹的欢喜,赤诚的热爱。

而父亲被名誉利益冲昏,迷途不知返,最终剪断了儿子飞翔的羽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与之相反的,是因“奥运代唱”事件被大众讨论的“幕后歌手”杨沛宜。

虽然没有登台演出,但她的干净稚嫩的歌声打动了万千观众,很多公司想借热度签下这个好苗子,让她做歌手。

可是她的父母思来想去后,拒绝了让女儿走这条“捷径”。

比起把孩子当摇钱树去获得物质上的充裕,他们更尊重女儿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如今,杨沛宜在国外攻读数学和经济学专业,成绩喜人。

同时,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热爱:组乐队,写歌,校园表演…

父母的那次决定,改变了杨沛宜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而这样的事情,不只是存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

升入更高学府的学子,步入社会的职场人士,我们面临着更大的世界时,诱惑越来越多。

多少人被外界繁华迷了眼,从热爱出发,却迷失在虚荣名利里,失去了自我。

原本的热爱和初心逐渐被扭曲耗尽,最终才能枯竭,悲哀收场…

诚然,名利荣誉的存在必有其积极意义,可是如何在利誉崇拜的时代中,保持自我和外界的平衡,才是我们都要做的功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爱和名利,不该是有你没我,而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就像《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经典台词:“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会随你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傻大闹宝莱坞》

保持纯粹,保持清醒,保持警惕;

拥抱世界,不失自己。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不辜负热爱,以心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