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州青年婚恋文化周系列活动火热开展

广州青年报讯 (见习记者 王晨辉) 8月8日至15日,为期一周的“我们的节日·七夕”“花城有爱·全城热恋”——2021年广州青年婚恋文化周系列活动在市青年宫举行。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指导,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主办,广州市青年婚恋服务促进会、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承办。

婚恋文化周包括8场主题相亲活动、3场“炼爱学堂”婚恋课、3天“我为群众办实事”公益婚恋咨询服务、7天社区相亲阁相亲服务,以及以七夕为主题的摄影体验活动和婚恋服务技术体验活动,综合了婚恋交友、婚恋教育、婚恋辅导、婚恋技术体验,旨在通过向单身青年提供多元化的婚恋服务,解决青年在婚恋交友上的所忧所盼,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扩大青年的社交圈。

七夕鹊桥结良缘

今年广州青年婚恋文化周八场主题相亲活动共吸引了300多名单身青年分批次参与。市青年宫相关负责人表示,参与的单身青年普遍反馈日常生活困在三点一线的生活圈子,缺乏认识异性的机会,导致他们出现“社交圈子窄”“找对象难”的现象。为此,本次相亲活动通过不同的行业性质,根据青年们的择偶要求进行了筛选,匹配不同主题的相亲活动,大大提高了交友成功率。

七夕当晚,在市青年宫开展的“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相亲活动精彩纷呈。单身青年根据自己填写的信息卡与在场异性进行匹配,迅速找到最佳CP。随后通过分组形式进行互动游戏,增加了解与默契度。在“七夕巧手牵云”环节,每组男女青年手牵手围圈,全组成员通过牵手击打气球的方式,让多个气球不落地,场面热烈,欢声笑语不断。互动游戏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单身男女之间也不断打破陌生感和距离感,从最开始的陌生拘谨变得默契十足,暧昧情愫也在互动中悄然升温。

活动中最具特色的是“七夕之约”环节。现场安排了“8分钟约会”,不管是匹配成功的青年男女,或者是遇见心仪的对象,都可以通过现场“红娘”进行牵线,实现一对一的交流。“之前感觉一场活动中很难认识人,觉得单纯一对一相亲聊天也很尴尬,但今晚通过游戏互动认识,再进行单独交流,这样循序渐进的交友模式让交友方式变得轻松又有效果,”参与活动的李小姐说。

为青年情感解困

“炼爱学堂”婚恋课项目吸引了70多名单身青年参与。在《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结婚对象》的课堂上,老师向单身青年抛出了问题:“婚姻包含了繁衍、教育、经济、娱乐等功能,如果不需要孩子,经济独立,手机、聚会都能代替娱乐等功能,是不是就意味着不再需要婚姻呢?”通过引导性的提问,让单身青年更好地了解到找结婚对象不仅仅停留在“找”的问题上,更多是如何让自己成为不被取代婚姻功能的结婚对象,从而更有效地“脱单”。三堂婚恋课,通过不同的主题,引导青年去发现自己存在的婚恋误区,通过老师支招的婚恋技巧让单身青年更好拓宽自己找对象的思路。

“我为群众办实事”公益婚恋咨询服务也同步进行。由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的专业咨询师为单身青年提供一对一的情感咨询服务,针对找对象难、情感焦虑、婚姻关系不和谐等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提高青年的婚恋认知,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线上相亲结合传统模式

活动期间,在市青年宫一楼休闲区展示了近600名的单身青年介绍,可以通过现场扫码的方式申请邀约线下见面,受到了众多家长以及单身青年的围观与参与。虽然现在通过手机“摇一摇”或下载交友app都能认识不同的人,但因为网络的不真实性令很多诚心找对象的青年望而止步。社区相亲阁的相亲模式与传统相结合,既能通过网上查询资料和邀约,又能通过工作人员的双向联系实现线下一对一见面。

专家支招多实践 在实践中产生爱

“当代年轻超过一半没有男/女朋友,三分之一是从未谈过恋爱的‘母胎solo’”,这是某调查公司得出的调研结果,这个数据可能有区域性的差别,但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在这个“内卷”的时代,青年人更愿意发展事业和爱好,享受单身生活。

上周举行的“2021年广州青年婚恋文化周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以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对爱情、对婚姻的看法有什么新特点,他们在婚恋上的关注点在哪里,本报特邀请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青年婚恋服务研究中心主任胡展鸿谈谈90后的爱情观、婚姻观。

记者:23岁到32岁是最佳的适婚年龄,正是90后所处的年龄段,90后对待爱情婚姻有什么新的特点?

胡展鸿:我们今年做了一个90后在职青年的婚恋文化研究课题,90后人群与过往的80后、70后人群相比,对于爱情婚姻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减能”。以前我们认为爱情婚姻是一个具有正能量、能够支持成长的载体,具有功能性的作用,但90后对于这个功能性的认知减弱了。具体表现在他们强调个人的成长,如果爱情影响事业的发展,他可能会放弃;如果爱情给他带来太大的负担,他也会放一放。催婚、逃婚、隐婚、恐婚、不婚都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记者:现在流行的宅文化、虚拟文化,对青年人的婚恋有什么影响?

胡展鸿:90后女生喜欢煲剧、看网文、刷抖音,男生喜欢玩手办、玩偶、虚拟女主播,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情感空缺的一种补偿方式。人在成长过程中有恋爱感觉的需求,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另一半并不完美,他们就去虚拟世界找理想伴侣,这也是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体现,但是如果虚拟对象能够很好地满足他的情感需要和爱情需求,他找对象的行动和意愿就不强烈了。

记者:现在开展青年婚恋工作,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胡展鸿:90后对于谈恋爱的主动性不高,现在流行的“三不主义”(不主动,不负责,不承诺)就很能说明这一点。父母叫我来我就来看一下,看上眼就试试,不过你别指望太多。不承诺不是说他们不愿意负责任,而正是因为他们看重责任,所以不会轻易承诺。

记者:很多青年人说找不到恋爱对象,也有些说拍拖很难,是不是社交渠道的问题?

胡展鸿:市青年宫一两年举办一次集体婚礼,以前结婚的都是传统模式认识的,但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有两三对是“摇一摇”摇出来的。所以现在的青年人找异性朋友其实是不难的,难的是社交能力和感情经营的问题。

在9年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人教你如何与异性相处;在高中三年,目标是高考,老师说得最多的是不可以早恋;大学开始有婚恋课程,但大多是偏向生理或者心理的理论。

男生经常有很多自我怀疑的问题:为什么我总是追不到,是嫌我穷还是赚我丑?女生则不理解男生怎么想的,不理解为什么一句话或一件事会导致感情的冰点。所以我们现在开设的婚恋课程就是讲社交能力和社交技能,比如相亲应该聊什么,怎么聊,聊完之后如何铺排下一次约会。

记者:青年人单身率不低,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更多的青年人走上恋爱婚姻之路?

胡展鸿: 90后对婚姻的期望是两极分化,要么理想化,要么应付式,因此应该调整婚姻期望值,婚姻就是两个人组合过日子,别总想着婚姻改变生活,婚姻改变人生,期望没那么大,自然就容易进入。

要加强时间管理,平衡事业与爱情。现在青年人工作压力大,加班是常态,如“996”、“715”工作制,如果能提高工作效率,有更多的工余时间去相亲,成功率自然就高。

恋爱婚姻并不是简单地将两个人凑在一起,要多实践,实践是产生爱情的地方,多做线下实体的互动,多与你的结婚目标群体接触,一些技能是在社交过程中学会的,失败过,才知道,才记得住。

(特邀记者 胡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