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绛三林镇两座仿木构的宋代转墓

选自《考古通讯》1958年06期,杨富斗

三林镇在晋南新绛县城西南五里。其地东滨汾水,西靠干山台地,鼓水自西北而东南,穿过三林镇流入汾河,把该镇分为桥东和桥西两部分。1953年11月28日在桥西区西南角干山脚下发现了两座砖墓。

两墓东西并排,相隔不过30米,保存颇完好。将靠东边者编为一号墓,靠西边者编为二号墓。一号墓由杨富斗和解希恭淸理,以天寒停工。二号墓于1954年3月末由张来瑞淸理。两墓淸理完竣后,原封保护起来,并于1957年列入山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名单,交由地方保护。兹分述如下:

一号墓

一、结构

这是仿木建筑的砖室墓,用长方形和方形的两种砖砌成,砖干摆不用粘合料,外露面皆磨光。墓室北向,偏东4度,长方形,长2.22,宽1.8,高3.36米。用方砖铺地。墓室的西壁下用砖砌成棺床,如刀把状,连接南北两壁。南端宽1.52米,北端延至东壁,高0.28米。台的中间向内凹进4厘米,成束腰状。棺床上放有两付已腐朽的骨架,头向北,没有发现棺的痕迹,只在骨架的头部放一小黑瓷碟。在南壁的东头,砌成由五个方砖组成的五边形的墓门,门外有长方形穴墓道,墓门极狭小,仅高1.31,宽0.43,深0.62米。

墓的东、西、北三壁下部砌成须弥座,通高1.01米。座的最下层有土衬砖,上为圭脚,再上为束腰,束腰部分有上枭下枭,上下皮条线和上杨下捞,收分皆很猛,主要部分还有雕刻装饰。墓的南壁下部砌上下垂直的砖座,与须弥座同高。须弥座上面为四壁的地楸,东、西、南三壁及四转角共有八角倚柱10根,将东、西、南三壁各分格为三间。东、、西两壁各间相等,每间雕出格子门两扇。南壁的间隔不等,中间较大,离有伎乐。北壁没有倚柱,但在形式上看也是三间,中间雕出半掩门,左右雕出对称的两个直孺窗。

柱头上承托普柏枋,材下有栏额。柱头普柏枋之上各有斗机一朵,转角与柱头铺作皆相同(图版玖2、6)。双下昂重棋五铺作。槌斗左右出泥道棋,棋上承托柱头材,枕上隐出慢棋。第一跳上出翼形棋,第二跳跳头出耍头,令棋上托替木,以承托挑檐樽。两昂皆为琴面。它的特点是耳欹皆向内顺,棋皆两端卷杀,桃瓣很明显。另外它的材与梨为与10:6厘米之比,械斗耳、平,欹为4、2、4厘米之比,斗桃的全高与柱高为0.5与1.04米之比。这都与宋声造法式所规定的尺寸比例基本上是相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挑檐樗之上,用砖雕出瓦屋顶。四面即用长砖平砌起券成方锥体形墓顶。

二、雕刻

雕刻是全墓室最突出的一部份,不论是花卉、人物以及门窗等皆极工整细致。特别是人物形象变化多端,比例恰当,非常生动逼真。

须弥座的束腰部分雕力士、•狮子及花卉。力士下蹲,面貌凶恶,作负重状。狮子雕作侧面,尾后翘,回首探望,健步而行(图版玖,4)。雕花为单蕊花,并有适当茂密的枝叶衬托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格子门:东西两壁对称地离有格子门各六扇(三合)。每扇高81,宽28厘米。腰华板与障水板都有雕花。障水板雕花分莲盆花与宝瓶花二式,莲盆花一枝出左右两花蕊,宝瓶花出左、中、右三花蕊,但皆是盛开的菊花,花叶肥大,筋骨健硬,且在花的周围都雕饰以壶门。腰华板上的雕花全一样,为枝叶繁密,花蕊特别凸出的牡丹花。格眼的格子分三式:一为球纹式,二为满天星式,三为连锁状式(图版拾,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板门与直楹窗:在北壁的正中间雕出一半掩门,一妇人啓门欲进。门上有四排门钉,一对铺首,门楣上有两个四瓣花式门簪(图版玖,3)。此种形式,是一般宋墓所习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板门的左右两间,离出对称地两扇直楹窗,高28、宽30厘米。两窗下各雕有盛开的单蕊花一枝。

人物雕刻:在南壁东头的墓门门楣之上,雕出两幅故事图,髙、宽均为30厘米,都有壶门雕饰,左右排列。自右至左,第一图左边一妇人垂首坐于树下,双手抱腹,双腿交叉;右边有一男人骑马而过,双手后背,身略前倾向女方。第二图雕出一男一妇,对面站立,妇人怀抱小孩,小孩身倾向男方,而男人双手伸出,好像要把小孩抱过来似的。

在南壁的中间,雕有6幅伎乐图(图版玖,5),每图各雕一伎乐人。自右向左,第一图一人坐下打鼓,第二图一犬正面站着吹箫,第三图一人侧面站着吹笙,第四图一人正面站着,头下垂,双手当胸,好像也是个吹乐器的。第五图一人半侧面坐着,左手置于膝盖上,头枕于右手上。第六图一人正面坐着,双肘置于膝盖上,头下垂。伎乐人上身穿圆襟短衫,下身穿长裤遮足,腰束带,肩披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号墓

—、结构

墓室是用长32,宽16,厚5厘米的长方形砖造成,干摆未用粘合料。墓室平面成正方形,长2.12、高3.54米,用砖铺地。墓室的西壁下,有用砖砌的刀把形的棺床,长连接南北二壁,宽北端顶至东壁南端为1.42米。在南壁东头有一狭小的墓门,宽50,深50,高125厘米。墓门外有长方形竖穴墓道,前宽后窄。整个平面布置,与一号墓很相同。

在墓室内棺床上,发现有一头骨与三块肢骨。从头骨的位置看来,可知是头向北,但面向与性别都已无从辩认了。骨骼的周围,未发现有棺木的痕迹。在淸理墓室内淤土时,出现有大腹平底小口罐,和小黑瓷碟各一件。

墓室四壁下部有砖砌的须弥座,形制与第一号墓须弥座相同,主要部分也有雕刻装饰。须弥座的上面,即为四壁的地楸,四角有八角倚柱四根,外露三个稜面,柱头承托普柏捞,材下无阑额,四壁有格子神、桌'椅及人物等雕刻。

墓内四角柱普柏柱上,各有转角斗桃一朵,橱斗出华拱一跳,跳头安令棋与琴面耍头相交。令桃上无替木而直接承托撩檐祐。t®斗左右出泥道棋,棋上没有柱头捞和慢棋而承托令模,四壁的中间各有补间铺作一朵,结构与转角铺作相同(图版拾,3)。墓顶为八角叠淮顶(图版拾,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雕刻

二号墓的雕刻比较简单,内容也没有一号墓那样的丰富。

须弥座的束腰部份,雕力士与花卉。力士像下蹲作负重状,左手抱腹,右手遮脸。花是单蕊大叶花,线条极简练而有力(图版拾,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格子门:东西两壁对称地离出格子门各四扇,格眼雕连锁状式格子,腰华板作素面,障水板上雕宝瓶,内装盛开的菊花一朵,枝叶很繁密,外饰以壶门(图版拾,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桌椅与侍女像:北壁正中间雕岀一正视板桌,桌子的两旁对称地离出空椅子两把,两椅子后又有对称的两个侍女。(图版拾,5)侍女头挽发髻,正面袖手站立,身穿长衣拖地,胸前载一圆形护襟。这样的雕刻内容,与晋南垣曲、绛县等地的金墓形式很类似,大槪是描写墓主人的生活情景(参看考古通讯1956年第一期"山西垣曲东铺村的金墓"与1955年第四期"山西绛县裴家堡古墓淸理简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在南壁的中间,雕出直橘窗一堂,形式比较简单。

综合上述情诞,两墓遗物极少,更未发现有关年代的文字记录,所以墓的确切年代很难肯定。但就两墓的建筑形式与它的结构手法,以及雕刻内容等方面看来,我们暂时把第一号墓定为北宋,第二号墓定为南宋即金代。

两墓的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都是相当可贵的,而且数百年来还保存得那样完整,更是很难得的。这对研究古代建筑与雕刻艺术史,是一部分绝好的实物参考资料。同时,这种雕砖墓的发现在晋南一带还不是个别的,据初步统计,自1953年以来,临汾、襄陵、曲沃、垣曲、绛县、闻喜、万荣、.稷山、新绛等县在工农业基本建设中,先后经淸理和被破坏的共计已有廿余处,好像它在晋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在今后大规模基本建设中还会有更多的被发现,对研究墓葬形制也是一部分重要的材料,应该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