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首批30个天然富硒土地,阳西县塘口镇的1530亩的土地被认定为首批天然富硒土地之一,这也是全省第一个获得认证的天然富硒地块。

目前,阳西县已部署在全县范围开展富硒土壤普查,深度挖掘天然富硒土地资源,研究发展富硒产业,为实现阳西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省地质调查院调查显示

  大豆富硒率达83.33%

  水稻76.92%

2020年8月,阳西县与广东省地质调查院签订了《阳西县塘口镇富硒土地资源调查与应用项目》技术服务合同,并制定了《阳西县塘口镇富硒土地资源调查与应用项目实施方案》,开始进行塘口镇富硒土地资源调查与应用工作。

省地调院根据“阳西县塘口镇富硒土地资源调查与应用”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系统完成了塘口调查区相关调查和样品采集、测试及图件编制、报告编写,查明了区内土壤中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划分土壤环境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和富硒农产品种植适宜区,提出特色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建议,为阳西县申报全国第一批天然富硒土地认证提供数据支撑,为阳西县土地资源规划、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天然富硒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查采集了区内6类农作物样品共58件,包括水稻、花生、大豆、蔬菜、水果、中草药等样品。在各类农作物样品中,大豆富硒最为明显,富硒率达到83.33%,其次为水稻,富硒率76.92%,花生、水果富硒率 50%。

2020年11月,阳西县还组织了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联合广东省地质调查院,赴江西省于都县和湖南省新田县,先后考察了当地的富硒产业开发、园区建设与营运管理等,并与当地富硒产业管理部门开展了交流。2021年6月份,省地调院已初步完成了《阳西县塘口镇富西土地资源调查与应用项目成果报告(初稿)》,该报告根据富硒土地集中连片利于开发的原则,共划分出同由村、上垌村、下垌村等8个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综合土壤中硒含量、土地利用规划及农作物中硒含量等因素,提出相关规划建议,指导地方企业发展富硒大米、富硒大豆、富硒红薯等天然富硒农产品种植。

 加快富硒产业发展

  “地质+农业、富硒+旅游”

经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勘测,阳西县富硒土地资源优势明显,富硒土壤达到541.8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37.3%,尤其是塘口镇至新墟、儒洞镇一带,富硒资源集中连片分布,有利于规模开发。阳西县具有发展富硒产业的产业基础,富硒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阳西土壤环境质量非常优越,尤其是塘口镇至新墟镇、儒洞镇一带,富硒资源集中连片分布,有利于规模开发。”广东省地质调查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许汉森带队到阳西县开展富硒土壤调查后表示,阳西县的富硒土壤主要与侏罗纪二长花岗岩等地质背景关系密切,土壤环境质量优越、稳定,可以从加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力度、制定富硒农产品标准、建设富硒质量检测体系和设立认证机构、延伸富硒产业链等方面发展阳西富硒产业。

“农业农村局谋划富硒土地资源利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富硒土壤调查,全面摸清富硒土地的底数,明确富硒农业产业推广的种类和方向,做好富硒产业文章。”今年4月,阳江市委常委、阳西县委书记孙波率队到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考察富硒产业时提出。接下来,阳西县将选取连片的、权属明晰、符合富硒土地资格认证的土地作为示范点进行打造,结合富硒土地调查结果和富硒长寿环境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富硒土地资源标准,以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形式,深度开发富硒农产品深加工,开展“地质+农业、富硒+旅游”,在提升富硒农产品价值的同时打造富硒旅游康养基地,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链接

什么是硒?

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微量元素,具有高抗氧化等作用,对铅、镉、汞等有害有毒元素具有拮抗作用,能阻断化学致癌物质,能防止某些癌症的发生,被誉为“抗癌之王”。富硒农产品,即含有丰富硒元素的农产品。

一线

阳西塘口上垌村富硒水稻基地

种下胭脂稻 鼓起农民腰包

连日来的降雨,给各地晚稻生产带来了便利。在阳西县塘口镇上垌村委会富硒土地上,农户正在抢抓农时,种植一种名贵的水稻品种——胭脂稻。

塘口镇上垌村委会的富硒水稻基地,计划种上100亩的胭脂稻种。耙田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近40名农户手法娴熟地往田里插上秧苗。“下秧苗时候管理要特别小心,如果管理不好就会有很多虫害。今年的胭脂稻苗长得很快很好,没有虫害。一般水稻生长期120天,胭脂稻是90天,温度高时候85、86天就可以收割了。”种植管理员黄瑞立告诉记者,相比一般水稻,胭脂稻禾苗特别脆弱,插秧时只能人工插秧,有机种植不使用化肥农药,管理较为困难。

据了解,胭脂稻是一种古老的稻种,曾经作为贡品进贡到皇宫,因为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营养丰富,然而产量极低而十分珍贵,市场价格非常高。该种植基地从湖北省引种胭脂稻,经过四年的试种,已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产量逐渐增加,去年亩产约40公斤,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以私人定制的方式被订购一空。

“我们现在累积了几年经验,秧苗质量比往年相比提高了很多。我们遇到的难题是比较容易倒伏,今年经过一些专业的技术支持,产量可能会上升,亩产应该会超过一百斤以上,价格比较稳定。销售打开后可以鼓励群众大面积铺开来种植,助力乡村振兴。”基地负责人王熙蝶表示,目前上垌村的土地获得了富硒土地认证,水稻又是富硒率较高的农产品,下一步将打好富硒牌,研发胭脂米酒、手信等产品,多元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当地群众致富。

南方日报记者 梁远红 叶柳谷 本版统筹 张文秀

编辑: 陈司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