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截止8月20日,国内动力型优等品磷酸铁锂均价在5.2万元/吨,与1月初的3.7万元/吨相比,价格已上涨了40.5%。

短短的几个月,磷酸铁锂材料涨幅迅猛,但由于需求量爆发式增长,产量仍然供不应求。据了解,贝特瑞、德方纳米、湖南裕能、万润新能源等企业的磷酸铁锂产能仍吃紧。

市场需求爆发,产销量反超三元

由于新能源车自燃、爆炸类安全事故频发,安全性成为车企关注的焦点,刀片电池、CTP电池等也弥补了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的短板,磷酸铁锂在乘用车领域已强势回归。

行业数据显示,今年7月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1.3GWh,同比增长了12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达到5.8GWh,同比上升235.5%,环比上升13.4%;三元电池装车5.5GWh,同比上升67%,环比下降8.2%。

从产量来看,7月份,国内动力电池产量共计17.4GWh,同比增长185.3%,环比增长14.2%。其中三元电池产量8.0GWh,占总产量46.0%,同比增长144.0%,环比增长8.6%;磷酸铁锂电池产量9.3GWh,占总产量53.8%,同比增长236.2%,环比增长20.0%。

继5月单月产量在近三年首次超越三元后,7月单月装车量也在近三年来首次超越三元,磷酸铁锂电池实现了单月产量和装车量的双超越。

目前比亚迪已宣布全系纯电乘用车型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特斯拉表示未来磷酸铁锂电池占比将高达三分之二,大众集团也透露其入门级车型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

特斯拉继推出Model 3铁锂版本后,今年7月8日,其Model Y标准续航版上线,也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此外,目前五菱宏光mini、长城欧拉猫系列、小鹏P7、小鹏新车型G3i、哪吒V、零跑T03等爆款车型都换装了磷酸铁锂电池。

储能领域也是磷酸铁锂的又一增量市场,当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华为等运营商均在发力通信市场,预计在2021-2023年,国内将迎来5G基站建设的高峰期。在储能领域,90%配套锂电池为磷酸铁锂。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的带动,叠加电动船舶、电动工具市场以及电动两轮车市场等的扩容,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强劲,优质产能已供不应求。

起电研究院(SPIR)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为51.3GWh,同比增长46.5%,预计2021年将达到97.2GWh,到2025年达到480.1GWh。

据了解,贝特瑞、德方纳米、湖南裕能、万润新能源等企业的磷酸铁锂产能目前都相当紧张。“当前磷酸铁锂供需出现结构性短缺,市场缺口依然存在,供不应求。”德方纳米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多个百亿项目启动,新增产能超150万吨

为了紧跟动力电池企业扩张步调,磷酸铁锂材料企业也在积极规划产能扩张。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启动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产能已超150万吨,总投资规模超过400亿元。

今年以来,包括富临精工、德方纳米、湖南裕能等原有的磷酸铁锂企业纷纷加码扩产,此外,传统化工企业也大举跨界布局,尤其是磷化工和钛白粉类企业。

磷酸铁锂龙头湖南裕能表示,公司磷酸铁锂产品产销两旺,供不应求。公司将在贵州福泉市建设“年产30万吨磷酸铁和3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预计总投资70亿元;还将在云南省安宁市建设“年产35万吨磷酸铁和35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元。

跨界入局者诸如川发龙蟒、川金诺、川恒股份、龙佰集团、中核钛白和安纳达等,均披露了磷酸铁锂投资计划,部分公司的投资规模巨大。

8月17日,磷化工龙头新洋丰公告拟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磷酸铁及相关配套项目,项目计划投资总额最高为30亿元。

新洋丰凭借丰富的磷矿资源、完整的磷化工一体化产业链和多年行业运营积累,在推进磷酸铁产品的过程中拥有明显成本优势和产业协同优势。

8月12日,龙佰集团发布了2份磷酸铁锂电池项目投资公告。全资子公司河南龙佰新材料拟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全资子公司河南佰利新能源拟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及磷酸铁项目。

今年2月4日,另一钛白粉行业龙头中核钛白也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东方钛业投资建设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121.08亿元。

据测算,2022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新增需求为14.2万吨,而当年新增有效产能为48万吨。大举扩产背后,也需警惕产能过剩的风险。

声明: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

昨日看点:

研究报告:|| | | | | | | | | | |

起点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