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门

云翔

“真正的建筑能让人感受到喜悦和庆祝的感觉,能够影响我们内在的自我。它并不单单是光影的组合、表皮或支撑系统。相反的是,一个好的设计可以将地板、墙面、天花板都融合成一个整体来创造一种类似于生物的有机空间。这样,建筑就成了一个小小的宇宙,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乐土的微小天地。”

——巴克里希纳·多西

杭州湾新城位于上海、杭州、宁波三地的地理核心,三城1h城市圈交汇处,是城市化浪潮背景下沪三角卫星城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一座集商业、办公、居住为一体的24h城市综合体,我们应选取哪些关注点?

用何种形象回应与城市的关系?

如何创造层次丰富的归家动线?

如何梳理和组织多种功能业态?

如何营造有吸引力的外部空间?

滨海新城与城市之门

▼沪杭甬地理核心,TOD与沪杭甬之门

作为杭州湾新城的超级综合设施,我们利用建筑的酒店、公寓等业态,结合下穿的TOD轻轨站,通过连接超尺度空中连廊,营造了一个大“V”字型的城市形象,以“城市之门”的形象去建立杭州湾新城与沪杭甬的对话关系,与不远处的杭州湾大桥遥相呼应,形成别具一格的城市天际线。

▼背靠杭州湾的建筑群组

▼浪潮之畔“城市之门”

有温度和层次的TOD回家动线

回家的路有两条

一条在车水马龙,一条在幸福之中

本地块内部轻轨穿越而过,为项目带来巨大人流效应,也为复杂业态的交通组织带来挑战。轨道站点除了将承载部分以购物中心为目的地的消费人流外,还会汇集站点辐射区域内日常通勤的工作/居住人流。站点人流呈现与发车密度一致的频次,脉冲式、海量的被释放出来。

▼轻轨站点位于南侧两地块间

我们将不同行动轨迹的人流分类模拟,再统筹整合,给出一个合理而高效的交通系统。“回家路过商场,要不要进去逛逛”转化为“回家的路有两条,一条在车水马龙,一条在幸福之中”。

▼功能入口及流线导入

▼穿越地块的轻轨

▼层次丰富,体验多元的社区化商业空间

▼轻轨接驳连桥

多元业态有机组合,发生化学反应

与城市寻求平衡的空间构成

项目包含多种业态,如何利用周边资源处理好各功能之间关系是设计的核心。

绿地景观

水系景观

商业MALL置于轻轨西侧两地块,形成连续完整的城市界面,成为TOD旅程中的风景线。

邻里商业中心与周边居住区形成紧密联系,便于配套功能的使用。

酒店位于基地西南角,景观绝佳,交通便利,与公寓形成城市之门的立面形式。

三个塔式办公楼布置于路口区域,成为具有规模的城市楼宇集群。与商业MALL内凹广场形成热力核心区域。

办公、公寓、酒店、邻里社区等多种业态集中分布,形成24H活力社区。

社群精神的外部公共空间

沉浸式体验感

现代商业空间除承载人们物质层面的购物需求,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购物者精神层面的购物感受,我们在项目中融入了一些特色公共空间,来满足客群中聚会社交,家庭休闲,停留放空等需求,力求每位客人都有惬意的空间体验。

▼多层次观景平台让建筑融于环境

▼社区感的外部空间----城市客厅

▼雕塑感的中心入口

▼内聚活力型中心广场

▼活力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