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这一文件的发布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不同的角色对此看法迥异。

“双减”政策的提出,单纯从字面意思上看,我个人认为它仍属于“减负”的老话题。从党的教育方针的角度去思考,“双减”应该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双减”提出的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本应该由学校承担。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剧场”效应愈演愈烈,造成许多家长的焦虑感不断上升,攀比、跟风的心理正中校外培训机构“怀”,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校外培训“野蛮生长”,知名的、加盟的、自己造声势的……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有一些学生在学校不好好学,每天放学去辅导班那里学,更可笑的是老师给批改家庭作业,打了错,竟然还理直气壮地说,我们辅导班老师就是这么教的,看上去我们的能力或者说向心力好像还不如人家辅导班的老师。有一次我在办公室跟我的一个上辅导班的孩子开玩笑说,你来学校上课就好比是来吃正餐,正餐你必须吃好吃饱,去辅导班,你就是路过街上小吃摊吃了一个“碗托”(和晚托正好谐音),减了一下馋而已。

可以说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一些没有资质的辅导班危及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对学校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造成干扰,这样的状况迫切需要改变。

“双减”带来的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减”政策的落实,让教育回归了原点。学生真正回归了课堂主阵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须走出一条扎实有成效的路子,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实质性的进展。

减负的目的是为了提质,教师要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双减”政策的落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北京已经率先开始实施“零起点”教学。过去教师课堂上讲了,但学生没有彻底掌握弄懂,学生课后可以通过上培训班“补救”,但是现在是行不通的,所以这就对我们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至少把基础知识彻底弄透彻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面临的第一个研究课题,这就迫使我们的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及时反馈,要真枪实弹的上战场,要去真研究,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才能真成长。

其次,“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业量减少了,对作业的质自然就会提出更高要求。在作业布置上,作业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但一定需要精挑细选,特别是面对不可能同一层次的学生,我个人认为最好教师自己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对比训练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练习题去做,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有新的进步。另外,针对一些特殊的课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实践操作作业。诸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这些完全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建立起关系来,这些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真正可以做到面向全体。这样看来,教师除了要在课前、课中想的多,还需要为课后作业的布置上“烧”脑子。

从国家层面看,“双减”政策的提出是相当不易的,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都是有益的、也是有利的,但在接下来的落实中注定是不平凡的。学生当堂没有消化的,失去“避难所”后,如何真正消化?家长失去最后一根稻草的焦虑情绪如何化解?教师头顶考试压力,如何练就真功夫?如何真正破解“面向全体,分层推进”?如何把握质与量的关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双减”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思考,你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曲实验小学 王培峰)

发布:晋北文化平台

作者:王培峰

编审:张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