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在巴比伦,谁最伟大?

巴比伦最伟大的不是国王,不是工程师,不是数学家或者天文学家,也不是僧侣,或者武士,而是泥瓦匠。因为巴比伦辉煌的古代文化,都是通过一块块晒干,不需要烧制的干泥巴板板保存下来的,而制作它们的人,当然必须是砖瓦厂和泥瓦匠。

泥巴板板在中国就是土坯,在北方农村很常见,它们是如何制成的呢?

查资料划重点:

土坯墙主要是用土培砖建造而成,土培砖就是未入窑烧制的泥巴板板,经过自然风干晾晒而成。造砖与土坯砖用的主要原料都是粘土。

为了使得土坯砖可以耐久,往往还加入一些秸秆、干草来防止开裂。

土坯砖的做法,可分成制干坯、湿制坯与“刀扎水土坯”三种。

除“刀扎水土坯”外,都能够用:

选泥-捣烂-拌泥-夯打(湿制坯不存在工艺流程)-出模-晾晒等工艺流程。

“刀扎水土坯”则是先往平整的地面上放石滚,不断辗压,待到土壤粘接好的时候,再用石灰粉在表层施工放线,分为合乎一定变位系数的矩形框,随后用直灰刀切割成一小块,最终用特别制作的土坯锹,把土坯一块块地拿出去晾晒。

巴比伦帝国的土坯看来也只能用上述方法这么样来制成。

唯一与中国农民泥瓦匠不同之点是,巴比伦的泥瓦匠同时也是大文豪大学者大公知等等。因为他们不但必须会和泥土、晒砖坯,还会计算微积分,圆周率,勾股定理等等,还会写史诗,情书,日志,这容易吗?计算或者构思完毕还要一刀一刀刻上泥板,然后再去晒干。

土坯是不结实的,很容易酥解和散坏。

但是巴比伦的泥板,看起来却每一款都非常结实,虽然没有经过烧制,但每一块还是都像砖头那么紧密,经历几千年风雨寒暑,依然坚固无比。

如果用土坯泥板制造一本图书,那么一本百叶文书,那就要弄一百块大板砖,要有至少一百来斤重量。所以巴比伦精英必须也是善于搬砖的大力士。

板砖图书馆的确是人类文明中一个伟大的发明,无比神奇,妙不可言!

一般来说,不管希腊罗马埃及还是巴比伦尼亚的古文物,都普遍具有千年不坏,万年如新的特性,绝对不会像中国那些出土文物,被岁月风雨销蚀得千疮百孔。

何以能做到这一点?这当然是个永远的秘密。

所以不管怎么样,还是让我们高声颂扬和赞美伟大的巴比伦那些神奇的泥瓦匠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