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松江公安分局成功阻止多起冒充政府、企事业单位领导诈骗的案件。

家住新桥镇的王先生近期因工作调动去了新的岗位。8月13日上午,突然收到“老领导”的微信好友添加请求,自称是工作号,方便日后联系。半小时后,“老领导”发来消息,称有件私事自己不便出面,想要王先生帮忙转账,自己会先将钱款打到王先生账户上。出于谨慎考虑,王先生拨通了“老领导”的电话,但对方称会议中不便接听拒绝了。

在王先生把账号信息提供给了对方后,对方便发过来一张5万元的转账截图。可王先生并未收到钱款,告知对方后,对方便开始搪塞,称由于银行系统维护的原因可能要晚点才到账,因为事情紧急,希望王先生先帮忙垫付。对方语出至此,王先生立刻想起和前几天社区民警上门时宣传的防范案例十分相像,便立即报警,所幸没有被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住新浜镇桃园小区的陈先生也遇到了相同的套路。8月10日,陈先生接到一个陌生微信号添加好友,头像和名字均为镇政府某领导。通过验证后,“领导”先是关心了他的工作情况,随后便以向上级领导“打通关系”,自己不便出面为由,要求他帮忙转账。陈某觉得此事蹊跷,随即打电话向社区民警报警。

据了解,此类诈骗手法并非近期兴起,往年就出现过这种类型的案件。近一个月以来,通过此类手法进行诈骗的案件有上升趋势。犯罪分子先通过浏览网上公示的领导信息,建立高仿微信、QQ等社交账号。通过不法渠道获取受害人联系方式后,主动添加同事下属、管理对象、辖区企业负责人为好友

添加好友后,骗子模仿“领导”的口吻对受害人嘘寒问暖,大赞其最近的工作表现,让受害人降低戒备之心。然后,骗子通常会编造“急用钱,但自己不方便操作,代为转账”等理由实施诈骗。更有骗子抓住受害人对领导的敬畏心理,频繁使用“尽快”“马上”“立即”等词语,降低受害人核实转账需求真假的可能性。另外,骗子通常会提供所谓的“电子转账凭证”来营造转账假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 方 提 示

1. 社交软件上收到自称“领导”的好友请求,即使对方头像、昵称眼熟,也要在核实对方身份后添加;

2. “领导”通过微信、QQ、短信、电话提出的转账要求,务必再次通过原有联系方式与本人核实;

3. 不要相信所谓的电子转账凭证,一定要以账户的实际收款为准;

4. 诈骗套路要记清,如无法作出判断自己是否深陷骗局,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文字:周亮

编辑: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