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为中华和巴蜀文化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首推无书不读的、被誉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如果时间来到清朝,对巴蜀文化的传播起到重大作用的文人是谁,那必须推举费密。费密学识渊博,擅长诗文,诗文意境悠远,文笔清新,质朴自然,首首都是佳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费密的六首佳作,体会文字背后作者的精神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密出生于明朝末期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和父亲均在地方做官。据说,他六岁便能读书,深受家里人喜爱。他的一生颇为传奇,曾经参加武装斗争抵御动乱,抵抗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可谓一方豪杰。但身处战乱,他屡次被俘,九死一生,又能化险为夷。据说,有一次他从成都前往昆明,投靠父亲,在途中却被俘,幸亏父亲将其赎回,否则性命不保。

由于生性淡泊,躲避战乱长期隐居,致使其存世之作并不多,而且名声也未能远播,后世对其研究也较少,所以他的诗作在艺术成就上没能得到合理的对待。费密的诗主要是在蜀中、扬州、泰州一带,拥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诗文整体清疏健雅,情感真挚,追求深厚和缓的美学,内涵以儒学为出发点,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密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思想家。他将佛、道、医融于一身,广交好友,名动一方。他的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在蜀中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较少,由于战乱影响,颠沛流离,种种乱世有目共睹,他创作出反映蜀乱的诗文,也创作了一些感怀诗,渴望在战乱年代得到一片清寂之地。

第二时期是携家眷从老家到扬州定居的阶段,这一时期的诗主题变化比较大,感怀诗,田园诗成就最大。来到新环境定居,费密结交新的朋友,赠答诗也有不少佳作。值得一提的是,举家迁到扬州,途中一千余里,费密见到了我国美好河山,在途中灵感大发,写下优美的山水诗,而诗中的情景全部是其所见所闻,艺术成就非常之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时期则是他隐居乡野的时候,他的内心憧憬着一个民风淳朴的“桃花源”似的乡野世界,在这里可以潜心研究儒学,读书写诗文,好不快活。这一时期的诗,在气质上有明显的变化。因为身处康熙年间,社会太平,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同时由于已经进入老年,对实物看得比较透彻,年轻时候的锐气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诗文创作更加端庄、稳重、典雅。

总体来看,费密的诗极具个人特色,同时又有浓重的地方特色,还具备盛唐时期诗歌的丰采,真挚的情感与凝练深厚的语言特色,让费密在清朝诗坛占据一席之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费密的六首诗作,共同体会文字背后的深意与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