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阴符经》用笔之美,可用一字概括:活。

在其从容的书写之中,顿挫、轻提相衔,活力十足。此帖与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有诸多相通之处,虽学界至今尚无定论它是否为褚遂良本人所书,但对我们来说,体悟此帖与褚体一脉的细微之处,对于丰富书写体验仍有裨益。

01大胆收拾

全篇每字落笔处,往往不是虚入,而是重按而行,形成一种大胆落笔、大胆收拾之势。如此,为用笔轻重先行准备了一个变化起点,由重至轻,从而使用笔非常丰富,且有成竹在胸之意。

此帖中起笔较重,或体现在点,或体现在撇等,如“上、宇、立、移、我、宜、知”等字往往因为是首笔而易忽视其大胆之处,不可不察。

02、S形

“S”形运笔是《雁塔圣教序》的一个典型特征。而在《阴符经》中,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体表现出一种柔韧之美。如长横、撇、捺等笔画,大致与唐楷书写法则一致。而其小竖尤其是左竖,波浪形尤为明显,如“根”字,达到了弧线摆动之极致。

但是,不可徒书其形。这种S形势只在部分字中出现,因其独特,故印象深刻。临习时,应结合其他笔画的自然衔接为根本。此类字包括“有、阴、亡、神”等。

03、1:7的对比

从楷书的自然书写法则来说,轻重的对比应当避免过大,而此帖的轻线条粗与细的对比可达1:6至1:7,重处理却并无突兀之感。在起笔或收笔处,重按而入,或重按后轻提,并未妨碍书写过程中的流畅与贯通,如“化、之、无、胜、象、发”等字。

在相同笔画的书写中,此帖亦从轻重方面形成对比。如字中含有的类似“口、曰”等,左右轻重明显区别。除了存在笔画之间的对比,还有字中不同部件的轻重对比,形成类似块面对比,亦为唐楷中少有。如“者、合、奇、可、倍、圣”,这些字中的封闭框,都以重笔画出现,对比强烈,可见匠心。

04、行云流水

楷书,亦不可忽视笔意的气脉贯通。任何书写过程,都是书者精、气、神的总体笔墨呈现。除了行草书,还有篆、隶书体,都存在气脉是否畅通的考察要素。此帖中,看似独立的笔画之间,通过乘势而入、顺势而出,在字里行间,如言语往来、问答之间无所障碍,有行云流水之意。这在所有的入笔与收笔之中明显可以看出,如“于、心、火”等字。

点,有短小与灵动之特点,见出前呼后应、左顾右盼之势,在“物、知、莫、机”等字中,就有明显近似行书之法,顿使全篇充满生机与动势。

05隶书笔意

依汉字发展历程来说,楷书中愈多含隶意,则字法愈古。因隶书之便捷与书写速度提升等因素,也促成了章草的生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古意与流动,都可以作为楷法之源而被补充吸收。在此帖中可找寻到相关信息,如“胜”字,其右部写法就含有隶书或章草之韵。

此外,该帖的捺画,都有轻入-重按-轻提的渐变过程,为此帖添了些许飘逸之气,如“象、根、取、于”等字,亦使全篇有了丰富的轻重变化。

06、势呈八面

该帖在笔势往来中,看似无意自然,却也蕴含着丰富的起收之势。如“万”字,在上部的两点收笔之际,不是左下收起在右下顿笔书写横画,而是先接近下行再反向左上轻松入笔写横,顿使该字灵动。

生动的气韵,与笔势关联度很大。书者挥运之时,笔锋顺势而为,可谓乘势八面。“道”亦如“万”字,灵动而不失气势。

起笔,是以技法到位的收笔为过渡前提。帖中收笔处也可看出,没有简易书之,还带出明显的回环动作。如中篇的“天”字等。宋代米芾有“八面出锋”,《阴符经》可谓八面乘势了。

梦里诗光温如玉,满是欢愉度清风

王志文书法如此惊艳,洒脱飘逸!

周天球《后赤壁赋》得文徵明真传

为什么不能写“厚德载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