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确诊女孩的新闻,挂热搜两天了。

“20岁女孩”“无业”“出入酒吧”等平常却又戳一些人G点的词组,引发了一场网暴。

女孩的个人信息被扒,被毫无尊严的意淫、口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女孩自己发文对公众道歉,加上官方的信息,算是洗清了“罪名”。

成都警方也宣布涉入,将对女孩信息泄露一事展开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这儿,这事总算可以打住了。

但,飘却依旧觉得膈应。

新冠在本土再度冒头,的确让人紧张。

但整件事的发展,却完全超出了“抗疫”的范畴。

荡妇羞耻、道德绑架、隐私权等议题,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我们视线里。

明明都是现代社会早该普及的东西。

怎么就聊不明白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为事件复一下盘。

12月7日,成都郫都区的一对夫妻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次日,夫妻二人的孙女赵某也被确诊,@成都发布 随即公布了赵某近14天的活动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布确诊者的活动范围,意在想提醒人民群众注意自查和规避。

常规操作,没什么大毛病。

但事情的走向,却从这开始不对劲了。

赵某的行程图显示,她在两天内曾在成都多个区县间跨越,并在多家酒吧逗留过。

恰恰是这一细节,吸引了大批网友的注意力。

一场盲目的猎巫、恶意的狂欢由此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几个小时内,赵某遭受了三阶段的欺凌。

首先,是戏谑和调侃。

稍微温和的,揶揄下妹子的酒量和精力真好,这种玩法都不累。

更多的,是恶毒地把“毒王”“转场皇后”等帽子直接扣上,不管具体情况,只凭一张嘴定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阶段,则是恶意揣测。

不得不承认,有些网友的想象力真是太过丰富,且丰富得极刻薄。

仅凭一丁点蛛丝马迹,网友就绘声绘色地画出了赵某的“人物素描”。

声色场所的交际花援交妹,想被捡尸却跑了四间酒吧都没人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离谱的,因为扒出赵某家境一般,且爷爷奶奶当时已经入院检查。

便能得出赵某要么是明知感染故意出来传染别人,要么是无视长辈的不孝女。

明明重点是疫情,却都在臆度人家的私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最后一阶段,人肉和骚扰,还更可怕。

在骂战开始没多久后,赵某的个人信息和资料就被网友人肉了出来。

姓名、电话和地址等被尽数公之于众,为她戴来了无尽的骚扰和谩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不是疫情当前,估计到她家门口泼狗血,甚至专门蹲她的都有吧?

事件甚至还牵连了路人。

有些男性别有用心,盗用一些美女博主的照片,请大家审判“赵姐”的长相身材配不配泡吧。

受害博主虽已澄清,却还有不知情网友在传播咒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骇人的是,这三阶段,并不是渐次出现的。

而是几乎同时产生,彼此交缠着如潮水般涌来。

凶猛且令人难以招架。

直到今天,赵某在微博公开道歉,这事才开始降温。

只是,飘飘总感觉噎得慌。

有种难以消化的不适感——女孩,你凭什么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当事人赵某的微博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然,赵某频繁在人员密集区流连,还被曝没带口罩。

这客观上确给公共部门带来了麻烦,也有潜在的隐患。

网友对此带有怨气,也情有可原。

但,这场性质恶劣的批斗,来得未免太过没头没脑,甚至有借题发挥的嫌疑。

攻击赵某的人,有几成是在说传染风险,又有几成是在讨论防范措施?

网友们你一言,我一语。

有的说赵某滥交,有的骂她难怪没人要(还是假照片),还有的猜她是无业三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叽里呱啦这么多,飘看到的都是一回事——对女性的污名化,及荡妇羞耻。

许多人觉得,年轻女孩爱泡吧不是正常的生活方式。

然后,拿自己作为社会正常面的代表。

脸是真够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即便没有统计数据,也不难推测,没去过酒吧、或一夜几场局的女生必然占多数。

但生活的正常与否难道是以人数来定的?

小部分人的生活,就应被驱逐出“正常”的范畴,被直接否决吗?

说到底,人家生活正不正常,原不必你费心,也不是你决定的。

倒是这个讨论,放在现代社会来看,本身就很不正常。

不过是又一幕熟悉的,道德警察出警时刻罢了。

而且,若你为赵某叫屈,又会有牌坊精抬杠——“那希望你的女儿/另一半也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憾的是,至少对于飘而言,这句“诅咒”一点杀伤力都没有。

反倒是这些牌坊精,越提什么,越证明ta们怕什么。

在传统道德里,女性的放浪是不成体统、且威胁父权的,因此必须赶尽杀绝。

而网友们对赵某的谩骂,同样来自传统伦理的驱动。

正如法国学者福柯提出的,疯癫或不理性是一种文明的产物,且在不断被社会放逐。

而“荡妇”的行径,作为一种出格,也始终受到社会的鄙夷与放逐。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一种朴素的道德感。

但,当“正义”只停留在了出发点,而未顾及到结果。

导致的往往只能是满屏戾气和对他人的强烈冒犯,甚至带来更多社会问题。

△ 英剧《性爱自修室》里的梅芙。

顶着一头挑染的头发,画着浓郁的眼妆,喜欢穿皮衣、网袜、低胸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高中时期,还经历过一次堕胎。

几乎包含了所有“不正经女孩”的特征。

在同学们口中,也是一个随意给人口交的荡妇。

但实际上,她是一个爱好女性主义、存在主义的写作才女。

所谓的“口交”丑闻,也不过是因拒绝别人性骚扰,被泼的一盆脏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莫多瓦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

已经退休的妓女阿悦在新的职场频遭性骚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她是个荡妇,理应轻贱。

却没想过,一个女人可以是荡妇。

但这只能由女人自己定义,而与旁人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底,在疾病面前,哪来那么多的咎由自取或心怀不轨?

如果说充当道德警察是为了恢复社会秩序。

那么当骂战结束后,秩序到底是恢复了,还是更乱了?

更何况,被推到枪口前的这些女孩们。

压根只是臆造出来的“荡妇”。

在这件事里,值得被重视、讨论的另一点——尊重隐私权

也被忽略得彻底。

公布确诊患者的基本信息、行动轨迹,本身是出于防疫必要。

旨意使密切接触、次密接触、出入过同区域的人,有所警觉,配合测试。

而不是让有心人快速搜索人肉出更多信息,甚至短信咒骂、电话打爆的。

必须明白的是——这种网暴,对公共防疫一点好处也没有。

如果出入酒吧,或者说可能受争议的场所,就会遭受网暴。

那下次再有类似情况,一些人可能不会第一时间坦白。

而稍有隐瞒、迟误,都会对公共防疫工作增加成本和风险。

但,似乎每一场人肉搜索、网暴背后,都有一群坚信着这件事正义且合理的人。

好像多了一句“但是”,就占领了道德高地。

但是,她是个“不正常”的女孩啊。

在此之上,所有的侵权行为都变得可以接受——不就是隐私权而已。

不少国民心里,它理所当然的能被让位于各种“特殊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真的是正义的吗?

取缔一个人的合法权益,是只有法律才可以做的事情。

如今的网友,都太爱做道德警察了。

他们只愿意相信自己内心的“道”。

去维护心中“假想的正义”。

其实,侵犯隐私权,旗号再正确,包装得再精美。

本质也是加害行为。

缺乏程序正义的“道德警察们”,既无法得知事件全貌,也无权动以私刑。

更控制不了后果。

只能带来伤害。

《搜索》中的叶蓝秋。

因为在公交车上未让座,被记者拍下后,引发一系列的人肉和网暴,被冠上莫须有的罪名。

但其实,所谓的未及时让座,只是一个刚刚发现自己罹患癌症的女生,呆坐在公交车上而已。

可没人关心背后原因。

叶蓝秋收到的,只有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一条条辱骂短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最后,得了癌症的叶蓝秋,却是自杀死的。

隐私被泄露,对一个人造成的影响,比想象中致命。

03年首例SARS“报告患者”,黄杏初。

因为一些媒体在报道时,曝光了一些个人隐私的信息,当时接到不少威胁和恐吓电话。

甚至,即便非典过后,生活也没能彻底恢复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首例SARS"报告患者"的困顿生活

和成都女孩一样,他也是疫情中的受害者。

不幸染上病毒,不幸被泄露隐私,之后被围观,被恐惧病毒的人当做发泄情绪的对象。

他们有多特殊呢?

不过就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

而下一个,谁都有可能。

一个不尊重隐私权的社会,只会人人自危。

甚至,这不是只在疫情时期需要注意的事。

一个不尊重隐私的社会里,隐私能有多值钱?

b站up主@公孙田浩,做过一期视频,探索贩卖隐私的黑色产业链。

500元,你就能获得一个陌生人的姓名与身份证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0元,你能获得这个人父母及兄妹的身份证信息。

1500元,你就能获得一个人的“人身轨迹”。

什么叫“人身轨迹”?

你的机票信息、酒店信息、出入境信息,甚至包括你当下的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一切的基础,只是一个手机号。

一个我们填写在无数外卖订单,快递地址,注册登录信息里的手机号。

不寒而栗。

不得不说,这片土地上,国民的隐私保护意识,的确太薄弱了。

太多人,一不小心就会沦为受害者、甚至加害者。

而,这次事件,会成为人们更重视隐私权的开始吗?

飘飘不知道。

我看见了,有很多人和媒体站出来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看见了。

今天早上,成都女孩的回复。

这位不幸被全民围观、议论的病患,主动道歉,希望获得大家的理解。

附赠的解释里甚至提到:转场酒吧并非娱乐,而是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悲哀。

女孩最终还是要,依靠曝光“在酒吧工作”这样本属个人隐私的信息,去守卫自己天然的隐私权。

这份陈述,本没义务做,更不能代表任何人的胜利。

但她做了。

网上却仍然有对她工作性质的揣测和侮辱。

似乎他们的敌人,不是病毒,而是感染者。

短视和偏见,何尝不是顽固病毒。

而病毒之外,舆论和谣言,也能毁了一个人。

别让这个冬天更冷。

受冻的,不会只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