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写|肖文邦 编辑|LZ

富临精工主营的是“汽车零部件及智能汽车电驱电控+动力电池正极材料”。2016年至2020年收入11.72亿元、23.28亿元、14.79亿元、15.12亿元、18.45亿元、净利润2.29亿元、3.71亿、-23.24亿、5.14亿、3.30亿元,2012年以后,综合毛利率均维持在30%以上,是具有稳定赚钱能力且进攻性很强的公司。它是华为和宁德时代双产业链供应商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业模式:绑定华为及宁德时代两个供应链,传统业务直销模式

汽车零部件销售采取的是直销模式,产品向国内外主机厂配套销售,少部分产品通过外贸公司或跨国公司渠道销往市场。

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以子公司江西升华科技为平台,销售方式全部为直销。销售体系与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初步确定意向后,即向客户送样;客户在样品检测、实验验证及过程阶段考察合格后,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按合同账期约定完成货款回收。

富临精工商业模式的核心价值在向大客户集中,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控产业绑定了华为供应链,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绑定了宁德时代。进入这两个供应链,虽然在定价权和盈利能力方面受到影响,好处在于释放产能及防范应收账款风险。

收入结构拆解:基本盘汽车零部件向新能源电控电驱升级,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重新启航

富临精工汽车零部件包括可变汽门系统、摇臂、张紧器,在该领域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是中唯一可为通用、PSA、大众、奥迪同步开发新技术的全球供应商。

依托多年沉淀积累的汽车精密部件制造核心优势,从传统精密液压零部件产品向智能汽车电磁驱动和智能电控转型,同时收购“湖南升华科技”切入新能源锂电正极赛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至2020年收入11.72亿元、14.79亿元、15.12亿元、18.45亿元。

2016年汽车零部件收入占比100%;

2017年收入23.28亿元,汽车零部件占55.82%,锂电正极材料占44.18%;

2018年收入14.79亿元,汽车零部件占93%,锂电正极材料占7%;

2019年收入15.12亿元,汽车零部件占98.68%,锂电正极材料占1.32%;

2020年收入18.45亿元,汽车零部件占96.95%,锂电正极材料占3.05%。

富临精工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国内市场,2020年中国市场占91.55%,海外市场占8.45%;2019年中国市场占88.05%,海外市场占11.95%。

▶ 汽车零部件收入结构拆解:

汽车零部件收入来源是以VVT、挺柱为主的发动机精密液压零部件,以减速器为主的新能源车载电驱动系统,以电子水泵、电磁阀、电子 油泵及智能控制器为主的智能电控系统。2020年精密液压零部件收入6.62亿元,电磁驱动10.42亿元,智能电控5581.68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精密液压零部件收入结构拆解

精密液压产品有挺柱、摇臂、喷嘴、张紧器及GDI泵壳,应用于汽车动力总成系统。

精密液压零部件业务自公司成立已发展20年,近5年的2016年至2020年,收入7.26亿元、7.70亿元、7.43亿元、6.50亿元、6.62亿元,占收入比62.02%、33.07%、50.27%、43.02%、35.92%,是行业头部供应商。

传统内燃机向新能源电池循序渐进发展,这项业务逐年减少。产品在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供应链中。

2,电磁驱动系统收入结构拆解

电磁驱动产品有VVT、VVL、油泵电磁阀,应用于汽车动力总成及底盘系统。已具有以减速器为主的新能源车载电驱动系统年15万台/套产能,第二条车载电驱动减速器产线年18万台/套产能。

电磁驱动产品自2006年而始2009年量产,这项业务收入非常稳定,2011年至2020年,收入从0.15亿元逐年增长至10.42亿元,增长了6847%,业务占比从5.41%增长至56.48%。合作客户有上汽、广汽、北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智能电控收入结构拆解

智能电控产品有三大体系:电子驱动体系有电子水泵、电子油泵;电驱动系统核心产品是车载减速器;变速箱电磁阀体系包括变速箱液压控制模块用电磁阀,液压驻车机构控制电磁铁和电磁阀。

变速箱电磁阀产能150万台/套、电子水泵25万台/套、电子油泵10万台/套、GDI泵壳50万台/套,及以减速器为主的新能源车载电驱动系统年15万台/套产能,第二条车载电驱动减速器产线年18万台/套产能。

2019年收入149万元,2020年销售37.02万台/套收入5581万元,增长了36.45倍。公司进入华为供应链的是减速器产品。

▶ 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收入结构拆解:

动力电池正极业务是2016年收购“湖南升化科技”而来,核心业务是磷酸铁锂,产能1.2万吨,另有5万吨产能生产调试,及新建25万吨产能。

2016年至2020年,锂电正极材料收入10.29亿元、10.35亿元、1998万元、5630万元,分别占比44.18%、7.00%、 1.32%、3.05%。

富临精工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业务,原处于磷酸铁锂第一梯队公司,后于2017年“湖南升华科技”客户沃特玛发生债务危机,引发应收账款爆雷,导致升华科技商誉减值25.6亿元陷入产业近乎停顿,直到2020年底经过四年调整、消化才走出危机重新出发。

利润结构拆解:汽车零部件是毛利润贡献核心,利润结构改变会从2021年开始

▶ 毛利润与毛利率拆解:

2017-2020年期间,毛利润为8.18亿元、4.77亿元、5.22亿元、6.55亿元,每年增长分别为106%、-41.69%%、9.43%、25.48%,毛利波动与公司并购升华科技直接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拆解2020年毛利6.55亿元,其组成结构分为“精密液压”“电磁驱动”“智能电控”“锂电正极材料”四部分,毛利分别为2.32亿元、4.24亿元、-0.03亿元、-0.07亿元。

毛利润贡献最大是汽车零部件产品,2020年收入占96.95%,毛利率37.12%。这部分业务分为“精密液压”、“电磁驱动”、“智能电控”三个领域。

最赚钱的细分业务是“电磁驱动”零部件产品,为公司贡献最多毛利润,占比64.41%,毛利率也最高40.71%。第二赚钱的是“精密液压”零部件,毛利率35.02%。

选取同行精锻科技、东睦股份、银轮股份、威孚高科进行毛利率对比。富临精工毛利率处于中上水平,自2018年有向上增长趋势,2020年成为升至第一。相比而言,对比公司毛利率均是下降趋势。

▶ 营业利润结构拆解:

2016年至2020年,营业利润为2.64亿元、4.37亿元、-23.55亿元、2.52亿元、4.01亿元。公司在精密液压零部件业务上是国内的隐形冠军,盈利能力十分稳健。

但是中间,富临精工遭遇了一次重大经营危机。自2016年并购升华科技增加新能源锂电材料业务,2017年末下游客户沃特玛爆发债务危机,产生巨额净亏损34.75亿。富临精工也受其波及,计提子公司升华科技坏账准备、商誉减值准备合计25.6亿元,导致营业利润大幅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仅短短一年时间,公司便扭亏为盈,重新回归增长正轨。

为了更直观看待富临精工的盈利能力,选取精锻科技东睦股份两家公司进行对比。数据显示,2016年与2017年,富临精工营业利润率在二者之间,2018年大幅下滑后又迅速恢复,2020年似有向上升高的趋势。精锻科技与东睦股份营业利润率自2019年后有轻微下滑趋势。

▶ 成本结构拆解:

汽车零部件是富临精工当前的核心业务,2020年收入17.88亿元,成本11.24亿元。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2020年分别为8.58亿、0.98亿、1.68亿,占成本76.32%、8.68%、15.00%。

锂电池正极材料2020年收入5630.04万元,成本6326.98万元。成本可拆解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部分,分别为4974.90万元、145.52万元、1206.55万元,占成本78.63%、2.30%、19.07%。锂电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生产所需的上游原材料为锂源、铁源,在产品成本构成中占比重最大。

▶ 期间费用结构拆解:

2020年公司期间费用率比2019年下降了2.16pct,销售费用0.40亿元、管理费用1.67亿元,财务费用0.01亿元,研发费用1.11亿元,同比增加35.28%、3.24%、-61.48%、11.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本结论:刀锋、弱点、机会和威胁

E(edge),刀锋:

重大风险和危机应对、改善能力:对于升华科技重大风险发生后,富临精工创始人安治富使用了正确方法解决问题。一,对升华科技股东追溯补偿责任;二,果断转让另一个上市公司富临运业控制权获得现金化解危机。

具有壮士断臂流血再生的勇气:升华科技危机对富临精工影响巨大,公司通过积极举措使风险得以化解后,没有因为风险而停止前进,反而用头部思维更积极融入新能源正极材料大赛道,已有产能及规划产能31.2万吨磷酸铁锂,形成潜在冠军优势。

与头部公司战略合作:智能电控进入华为智能操作系统供应链,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成为宁德时代最紧密供应链。

W(weaknesses),弱点:

新业务风险管理能力漏洞较多:在2020年计提的8.62亿应收账款中,除占了大头的沃特玛之外,还有沃泰通、佳沃新能源、国能电池、坚瑞沃能、野马汽车、比速云搏动力、凯特动力、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沈阳新光华晨,这暴露了公司在并购尽调和决策中,忽略了很多潜在风险细节。

O(opportunities),机会:

在智能电控方向,产能已布局完成只等放量。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方向,随着新增5万吨磷酸铁锂投产及25万吨新建产能一期6万吨,公司将处于正极材料头部位置。

T(threats),威胁:

在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内在核心能力不足,非富临的强项,面临管理团队缺位问题。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ID:bluechip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