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刷《兔子暴力》,表面来看,兔子暴力讲的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母亲与一个野蛮生长的女儿重逢后,为了偿还赌债绑架女同学的荒诞故事。

当然,除了剧情,演员万茜的风情万种、李庚希的偏执倔强、黄觉的黑社会范儿、潘斌龙的暴力压抑同样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电影引发的关于原生家庭和女性角度的思考,让电影本身多了一份厚度,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着还有些细节也许被忽略,于是抽空二刷,这一遍,万茜和李庚希的对手戏竟让我想到了今年年初的一部电影《我的姐姐》,这两部电影,看上去一部讲姐弟、一部讲母女,但却有不少情感相通之处。

我很喜欢李庚希在《兔子暴力》中的角色演绎,母亲曲婷(万茜饰)在她一岁的时候就撇开她,到深圳“追梦”去了,时隔十多年才回来,从小没妈的孩子见到妈了,一开始肯定会拘谨,但水青还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始终做主动出击的一方:

一开始给曲婷发短信,称“不会打扰你的生活”;终于坐上了曲婷的车,为了多呆一会,疯狂暗示:“我不着急回去的”;怕曲婷有压力,还赶紧故作洒脱地补充说道:“我们自然相处就好,不必刻意做母女。”看到李庚希那像小兽一样渴望回应又害怕被拒绝的眼神,我突然就想到了今年4月大火的电影《我的姐姐》中弟弟安子恒与姐姐安然对话的那段场景,何其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的姐姐》中,姐姐安然(张子枫饰)外出读书务工,与亲生弟弟安子恒素未谋面,因父母车祸离世,才回家处理后事,也就是在父母的葬礼上,她与弟弟才第一次相见。家里亲戚盘算着让姐姐安然照顾抚养弟弟,安然自然强烈反对:“我要是养他的话我这辈子就完了!”

安然起初对这个横空出世的弟弟感情淡薄,不仅仅是因为从未见过面没有感情基础,更因为当初重男轻女的父亲为了要男孩,逼着走路正常的安然假装跛子来申请二胎许可证,并私自改写了安然的高考志愿,让她进京学医的梦想,沦落到留在老家一座护校读护士。可以说,在安然最初的心中,她的父母,夺走了她的梦想,并且根本不认可她的努力——只因为她是女生。

所以安然最初的计划是要把弟弟送给别的家庭养育,这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体系中是大不敬的,最疼她的姑姑都气到甩她耳光骂她,她却依旧坚持——她不能为了一个从天而降的弟弟,就从此断掉考研去北京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中的弟弟却对姐姐充满依恋,失去父母的他,最信任的人只剩下姐姐了,即便姐姐对他不待见,但他依旧像只小兽一样紧紧挽住姐姐的胳膊,把头埋进姐姐的肩窝,怯怯地说道:“你跟妈妈一个味道。”

为了挽留姐姐,避免自己被“卖”掉,弟弟想方设法“讨好”姐姐:自己用筷子、学系鞋带、给姐姐煮姜汤……想方设法显得更乖一点,更懂事一点,一切努力背后,全部的动力都来自对于“像妈妈一样”的姐姐的依恋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情感的爆发点在弟弟与姐姐的一段对话,弟弟问姐姐为什么这么着急去北京,“你等等我不行吗?”安然无奈答道:“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啊。”弟弟却像小兽一样抱住了姐姐的胳膊:“(但)我只有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兔子暴力》,水青虽不是仅有6岁的弟弟那般弱小,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想法,但她对于亲情、对母亲的渴望,丝毫不减。所以,她可以对着黝黑的山洞(实际是说给曲婷听的)大喊表白:“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承诺,对于一个没有步入社会,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学生来说,已经是她能够给到的最重的承诺,在我听来,几近“我愿为你付出全部”,而这种毫无保留的爱,或者说,对母亲、对母爱的强烈渴求之情,已经浓郁到偏执,也正因为此,在水青还没有形成健全的辨别是非的标准,充分明确法律道德的年纪里,她为了帮助母亲,竟然敢做出绑架女同学敲诈勒索的疯狂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茜饰演的曲婷,年轻的时候潇洒惯了,要不是因为被追债根本不可能回老家,她没带过孩子,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当妈,一开始水青提议绑架的时候,她嘴上还推脱下:“这样不好吧?”但作为一个明确法律规范的成年人,她更清楚这是犯罪,但为了一己私欲,她纵容水青去偷家里的房本、半推半就地顺着女儿的计划实行了绑架行为,看似心存善念,但其实更多的是自私自利没有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电影最后,曲婷的母爱之情被唤醒,安慰道:“妈妈来搞”,最终选择一个人来承担所有的罪责,护女儿周全。

但与这部电影非常类似的现实案件中,结局并非如此美好,被绑架的女同学没有醒过来,女儿疯狂维护母亲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早已被母亲出卖,这位所谓的母亲,直到最后也没有被唤醒母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在《我的姐姐》的故事原型中,弟弟并没有这么幸运,他被姐姐随意扔给了一户农家抚养,姐姐自己卖掉了父母和爷爷赠与的两套房产,去一线城市买了房过上了幸福生活。

对于电影来说,一个是姐姐见到了素未谋面的弟弟,一个是十几年后母女相认,都是年纪小的孩子主动温暖了大人,最后彼此双向奔赴,两部电影都用艺术化的表达,将一个残酷的故事进行了加工,虽然都是半开放结局,但已预示了部分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面临生活的巨变,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话题,也是两部电影重点进行展示和探讨的内容。现实生活没有童话,面对利益与道德的博弈,面对亲情与梦想的矛盾,他们内心经历了怎么样的挣扎?他们为什么会自私?为什么会犯错?为什么宁可被千夫所指仍不惜代价?

电影是生活的折射,两部电影都带有生活的深刻印记和残酷之处,荧幕落下的那刻,结束的只是电影,而不是生活。

其实,我们看的,不仅仅是电影,更是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