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没有阶级上的三六九等之分,我们已经提倡人人平等好多年。然而,要真正做到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同样尊重,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们还是会习惯性地将出身、学历、职业等作为一个人的“等级”标签,我们憧憬仰望那些伟大的不平凡的人,太多时候却忘记尊重平视那些平凡普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通过一个大多数人认同的标准,比如金钱、名气等,将人类划分为伟大的与平凡的,成功的与庸碌的,但是我们很少考虑过这样的标准是否正确,难道只有“成功”的人才配伟大,而平凡的人就不值得尊重吗?有的时候,平凡也能造就伟大,82岁的袁苏妹在香港大学工作了44年,一生没读过书,只认识5个字,却获封香港大学“荣誉院士”。

袁苏妹的“基层工作”

袁苏妹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广东省,那时候的普通家庭并没有条件让她接受教育,因此袁苏妹连小学都没有上过。二战期间,她离开了家乡,来到香港,没有学识,没有技能,只能做一些“底层”工作谋生。幸运的是,29岁的时候,她和丈夫一起得到了去香港大学工作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字不识几个的袁苏妹,在香港大学得到的职位是助理厨师,后来转任宿舍服务员。在很多人看来,这种职位的人在学校里的“存在感”非常低,即便每天会见到无数个学生,也不会与任何人有过多交集。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些人的一辈子都会是“平凡庸碌”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44年的普通人,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被称为“香港大学之宝”,甚至在离开岗位9年之后,这位一辈子没读过书,只认识5个字的普通老人竟获封了香港大学“荣誉院士”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凡之中的不凡

平凡之中的不凡

院士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称号,通常只被授予那些在学术领域有着重大成就的人,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而袁苏妹这一生都没有上过学,甚至总共只认识5个字,自己的名字“袁苏妹”和别人对自己的称呼“三嫂”。那么,为什么香港大学会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号?

袁苏妹从29岁到73岁,在香港大学工作了44年,她从事的职位非常平凡,但是她的用心将这份平凡的工作变得不平凡。助理厨师和宿舍服务员,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份工作,只要按照工作的态度对待,完成自己分内的职责,但是袁苏妹并没有将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工作对象,而是非常“用心”,将他们每一个人都当成孩子一样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都是感情动物,真心对待他人,自然也能换到他人的真心。袁苏妹对学生们真心实意地关心,自然也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提起“三嫂”,很多已经毕业数十年的学生仍然会陷入回忆,很多学生都认为三嫂“就像妈妈”。三嫂看到有人通宵学习,会送上一碗亲自煲的鸡汤,看到有人生病,会送上一碗煎了几个小时的凉茶。

不能忘记的“背影”

不能忘记的“背影”

袁苏妹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同样用心,因此在学生眼中,她也不再只是一个擦肩而过的“工作人员”,而是让他们感到亲切的“三嫂”。在关心学生的同时,袁苏妹也没有忽略本职工作,她对待工作的态度非常认真,44年来一直兢兢业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食材很难处理,比如大西米很难煮,三嫂会在灶台前站上两个多小时,直到真正将其煮软。后来三嫂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合继续厨房工作,就转做清洁工,有时候学生们在饭堂狂欢到第二天凌晨,三嫂依然会等到狂欢结束,独自进去清理“战场”。那个凌晨独自在饭堂拖地的背影,让很多学生一辈子难以忘记。

袁苏妹73岁的时候离开了岗位,但是她在香港大学度过了大半生的时光,这些记忆也会陪伴她的余生。袁苏妹没想到的是,9年之后,82岁的她得到了港大校长的信件,邀请她接受“荣誉院士”称号并出席颁奖典礼。三嫂的“荣誉院士”是由副校长提名,最终全票通过的,她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荣誉院士”称号的非“名流”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袁苏妹的工作是非常普通的,甚至在一些定义里,属于“底层工作”。但是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用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平凡之中也能造就伟大。伟大从来不等同于成功,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伟大。

参考文献:《袁苏妹》《香港大学荣誉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