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多家媒体披露,雅居乐正进行一场大的组织架构调整,背后则是大量员工会被优化。

雅居乐集团内部发布了一则《关于2021年地产集团组织架构调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显示,原房管集团、城市更新集团、商业集团都将合并至地产集团。这四大产业集团在雅居乐内部原属于同级别,此次调整后,除地产外的另三大产业集团算是降级了。

由于雅居乐房管、城更以及商业,都是近年来才独立成军的板块,一开始都承担着做大做强的期望。然而,两年不到的时间,分拆又融合,雅居乐的多元化业务发展需要再度被审视。

01

多元化发展遇阻

在地产主业的天花板隐现的背景下,雅居乐曾对多元化业务的增长寄予厚望。雅居乐主席陈卓林曾在2017年立下目标,非地产板块的业绩贡献要占到整个雅居乐集团业绩的一半,去年还曾称:“不排除到资本市场市场里面继续做大做强”。

雅居乐从2015年开始初涉多元化发展,次年全面启动多元化发展战略,最多时共确立了地产、雅生活、环保、卓雅教育、雅城、房管、资本投资、商业管理和城市更新九大产业集团,但今年卓雅教育集团已悄然从雅居乐官方的介绍中移除,对外口径变成八大产业集团。

尽管成立了独立的集团,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是城市更新、房管还是商业都是与地产主业紧密相连的业务,在还无法完全独当一面的情况下,独立也可能意味着内耗,增加了更多成本。

以城市更新集团为例,这是2020年才分拆出来的板块,在成立之时,这一集团还搭建了完备的组织架构,设立了五大中心,分别是:投资拓展中心、规划开发中心、现场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综合管理中心,还由雅居乐的两员大将刘同朋、潘智勇担任联席董事长。

但至少从今年的成绩来看,高规格的人员配备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据雅居乐方面提供的信息,截至今年上半年,雅居乐城市更新目前已签订22个合作协议,重点聚焦大湾区,并深入华北地区及中原地区,但目前已经能够转化成为销售额的数据却没有披露。

其他两大板块的情况也大抵相似。除了商业集团披露相应的营收数据,房管集团的业绩也并不具体。

据雅居乐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房管集团项目累计总建筑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商业集团则实现收入2.85亿元,同比上升17.9%。不到3个亿的营收却配备整个产业集团,规格不可谓不高。

实际上,除了上述三个被合并的集团外,雅居乐其他产业集团的业绩也很难言出色。

陈卓林在2021年年中业绩发布会透露,环保方面,雅居乐投了100多200亿元,有些已经投产、已经有贡献了,去年有1亿多元的利润,今年有2亿多元,现在有近几十个项目开始投产,估计未来的增幅是很大的。

“投入了这么多钱,一年才这么点利润,利润率才差不多1%,资金占用太大了。”一名了解雅居乐的人士分析称。

02

再次拉开裁员序幕

有消息透露,尽管雅居乐内部对组织架构变动的消息早有预备,但直至宣布的那一刻,许多员工依然感到突然,也为组织架构变动可能带来的人员流动而感到担忧。

三名以上雅居乐控股、产业集团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个信息,从年初的时候,房管集团就已经进行过一轮裁员。“现在剩下的人很少了。”

随着集团整体合并回流,人员调整流动的趋势或许会更明显。“我们也要动,具体的指标都下来了。”上述雅居乐产业集团的人士指出。

雅居乐过往有大幅度裁员的“传统”。据界面新闻,2015年,雅居乐集团进行大刀阔斧的机构改革,所有区域分公司都要撤销,其时全国的雅居乐分公司都在裁员,涉及到的部门包括工程、行政、预算、合同、财务,只有营销部门得以幸免。

对于本次组织架构调整,雅居乐方面则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公司并无裁员计划,公司重视人才并珍惜人才。因应整体架构的调整,部分服务支持部门将转变为战略决策支持部门,相应人员的职能也会发生改变。

即便雅居乐的回应很得体,但员工依然存在不安全感。“我做好准备自己走了。”上述雅居乐房管集团的人士表示。

03

财报难看,永续债吞噬大量利润

8月18日,雅居乐集团发布2021年上半年中报,并在同日线上召开中期业绩会。

上半年,雅居乐实现销售额753.3亿元,同比增幅达36.7%;同期销售面积则同比增长19.7%至484.8万平方米。而在盈利方面,雅居乐毛利同比下跌5.8%至108.49亿元,毛利率同比下跌6.3%至28.1%,为近四年来首次跌破30%。

除此之外,雅居乐回款率的表现却有些差强人意。上半年,雅居乐的回款率为80%,对比克而瑞统计的房企2020年平均回款率87%而言,有所偏低。对此,陈卓林在业绩会上表示,现在的确是“现金为王”的时期,“如果有多余的钱还会拿好项目,‘优中选优’。”

这并不是雅居乐的第一次回款率下滑。自2019年,雅居乐的回款率便开始走“下坡路”。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公司回款率分别为88%、92.4%、88.2%。

回款率的下跌,将直接影响公司现金流的通畅与否。而在行业监管趋严背景之下,“现金流为王”已经成为房企们的生存信仰,这对于一度钱紧的雅居乐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近两年,为了摆脱钱紧的难题,雅居乐尝试了多种融资路径。早在2020年12月24日,雅居乐发布公告称,平安将入股雅居乐位于海南、中山、扬州、清远、天津、郑州、惠州等地的7个住宅和产业小镇项目,在年底紧急换来了超70亿元资金。

进入2021年,雅居乐及旗下子公司分别于2021年5月11日、5月28日、6月1日先后发声称,拟发行3亿美元优先票据、拟配售32亿港元、以及获授予包括两笔金额为52.53亿港元及0.285亿美元(附带12亿美元的增额权)的定期贷款信贷。

频繁融资之下,上半年,雅居乐的"三道红线"全面达标"绿档"。中报显示,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8.4%,较2020年底下降3.5%;净负债率较2020年底再度大幅下降15.7%至45.3%;现金短债比为1.18倍。

不过,借债扩张的雅居乐,虽然年报上的负债率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优化,但其真实负债水平却被掩盖了。原因在于,雅居乐的债务构成中,有大量不计入资产负债表的永续债

房地产领域,雅居乐一直都有“永续债之王”的称谓。2019年,雅居乐的永续债达到135.67亿元,2021年中期,继续维持在130亿元的高位。

永续债没有明确的到期期限,持有人也不能要求清偿本金,房企可以选择续期债券。

但是哪怕发行的房企可以依靠永续债补充资金,在短期内降低债务率和杠杆率,但它本质上仍然是房企的一笔债务,并且会产生持续的高额利息成本。

所以,对身背大量永续债的雅居乐来说,同样的资产负债率,雅居乐的真实债务压力,可能要比其他房企高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永续债带来的利息成本,也吞噬了部分利润。在永续债突破百亿的2019年,雅居乐的毛利率,同比下降13.4个百分点至30.5%,2020年则降至30%,2021年中期则首次跌破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