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 东京残奥观察员 文梅
既然谓之“日记”,本该每天都更新的。但是从8月20号下午14:30分到达东京至今,节奏飞快,太多工作使得写日记的计划一拖再拖。今天上午,处理完了一篇急稿后,终于可以稍稍舒缓心情,猫在残奥村的宿舍里,梳理一下前几日的轨迹。
8月16日至18日,2020东京残奥体育代表团全员在北京顺义的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集中封闭,中间经过两次核酸检测,多次学习培训,强调此次东京之旅的工作规则和防疫措施。
8月19日早晨,首批赴东京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共190人自首都国际机场出发,其中包括自行车、游泳、盲人门球和田径等项目的参赛运动员,当日下午到达东京。8月20日,第二批约120人到达东京,包括举重、乒乓球、轮椅篮球、轮椅击剑和赛艇项目的运动员与工作人员,我也是其中一员。第三批赴东京的包括射箭、硬地滚球、盲人足球、柔道、坐排、铁三、轮椅网球及团部约105人,于8月22日抵达。最后一批运动员将于8月26日抵达,包括羽毛球、皮划艇、射击、跆拳道等项目共计约50人。
要说此间印象最深刻的,首属这次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东京残奥的装备。先说服装:白色帽子一顶、黑色背包大小各一个、白色球鞋两双,短袖、长袖运动服共计十余件,主色系为白色和蓝色;西装一套,含白色衬衣和一双黑色皮鞋。再就是防疫物资: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罩、N95口罩、消毒纸巾、防护手套等一应俱全。更贴心的是,装备里还配了若干包方便面和榨菜,以备不时之需。但由于中国代表团这次飞东京往返都是包机,要求行李尽量精简,考虑再三,方便面最终没带,只塞了两包榨菜进去。
19号送第一批队伍出征,那天早晨下着雨。作为宣传组工作人员,我担负着采访和视频拍摄任务。说来也巧,在进进出出的人群中随机采访的四位运动员,竟然都拿过残奥会金牌——田径队马拉松运动员李朝燕,自行车队的梁贵华,轮椅击剑队的周景景,还有田径投掷组的杨丽婉,四个人性格迥然,但都直率坦诚、真实可爱。时间仓促,当时只来得及加了李朝燕和周景景的微信。当晚小视频在“华夏残疾人之声”视频号播出后,李朝燕给我发来微信说自己有采访恐惧症,“一面对镜头就语无伦次”。虽说从视频中的确可以看出他掩饰不住的局促和羞涩,但人家的成绩可是没得说:2016年里约残奥会男子马拉松T46级比赛中获得金牌,期待此次比赛他能发挥最佳状态。
20号我们第二批队伍飞往东京,听到飞机广播通知还有30分钟落地时,大家都主动开始穿戴防疫装备——防护面罩、护目镜、N95口罩纷纷上阵,邻座还互相检查提醒。这几天一直关注东京疫情。从统计数据看,东京的疫情一直没有回落向好的趋势,感染人数一直在增加。
大约14:30分左右,飞机降落成田机场。一系列严格琐碎的检疫流程,加上等待核酸检测结果,19:00才走出机场登上大巴,进驻残奥村已经大约晚间21:00。这期间,尽管有诸多不便,但运动员们始终安静有序地配合,没有人叫苦叫累。
一切收拾停当,准备休息的时候已是凌晨1点,望着窗外灯火阑珊的东京湾,心中默默祈祷——此后在这里的每一天,大家都能够顺利平安。
见习编辑:周南 主编:王晓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