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家都喝过

但是你知道中药怎么煎最好吗?

是时间越久越好吗?

当然不是!

俗话说得好

“烈焰焚精髓,文火煎圣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中药熬久一点更浓更好吗?

中药煎煮是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而当煎到饮片本身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时,这种扩散运动就停止了。

此时如果再继续煎煮,以求“又浓又少”,不仅药物内的有效成分不会再释出,还可能使非有效成分(如树脂、树胶、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断溶出,同时药液中有效成分因蒸发而减少,甚至在过长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反而降低药效。

此外,长时间煎药还容易煎煳,过分浓缩的药汁会加重苦味,给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后发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不同类中药煎煮时间

1、解表药

头煎煮沸后煎15~20分钟,二煎10分钟;

2、滋补药

头煎煮沸后煎40~60分钟,二煎25~30分钟;

3、一般性质的药

头煎煮沸后煎20~30分钟,二煎15~20分钟。

中药的特殊煎法之

后下药煎煮时间及注意事项

按照中药活性成分在煎药过程中的变化

后下中药可分为3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有效成分受热易挥发的中药

薄荷、砂仁、白豆蔻、青蒿、沉香、徐长卿、降香等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成分,且为主要活性成分。由于其相对密度比水轻,沸点较低,煎煮时间过长,会随水蒸气挥发而含量减少,后下可以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

2.有效成分受热不稳定的中药

大黄、番泻叶、钩藤均含有受热不稳定的活性化学成分,长时间加热煎煮会水解转化为活性较低或者无活性的化学成分,如大黄、番泻叶中的番泻苷A、番泻苷B,钩藤中的钩藤碱、异钩藤碱等均为受热不稳定的活性成分;后下可以减少其活性成分的转化,保证临床疗效。

3.其他类的中药

苦杏仁性微温、味苦,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其主要活性成是苦杏仁苷。生苦杏仁中含有大量的苦杏仁苷,同时也含有苦杏仁酶。苦杏仁酶可将苦杏仁水解成苯乙醇腈,继而再水解生成氢氰酸,使苦杏仁苷的含量降低。 生苦杏仁后下入沸腾药液中可迅速使酶失活,从而达到破酶保苷的目的。故生苦杏仁应后下以减少苦杏仁苷的损失,保证药效,并避免产生毒性成分(氢氰酸)。

后下中药在煎煮过程中

既要保证活性成分的充分溶出

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活性成分挥发

和减少不稳定活性成分的转化与分解

因此,严格控制后下时间及

把握注意事项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药而异

因药置宜